2019-03-28 续更计(3)
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据说是很矛盾的,我看了许多来自国外的书,介绍国外研究父子关系的文章,——当然都是别人转译过来的,我水平不行,根本不能看原文的——父与子都是仇恨关系,好像孩子一出生,妻子的爱就被孩子夺去了,当父亲的就很不高兴,于是父亲对孩子的惩罚都是带着情绪的……
真是这样的吗?
好像我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关系的存在,我觉得有些人是畸形的家庭出来的,所以研究的事情和常人不一样。而有些人呢?什么都当成好的了!全盘接受!
我对母亲都是尊敬的感情,而不是“横刀夺爱”的自私自利的“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我也看过许多外国人写的书和拍的视频,都没感觉到父与子是这么一种相互仇恨的变态心理现象。
虽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父子相杀的惨剧发生,但总的来说父亲还是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还是尊敬自己的长辈的,像《雷雨》那样的故事我真会恶心的想吐,究竟有没有那样的关系,也许会有,但一定不是很多,要不然就不一定会成为戏剧为大众表演了。
外国人写的书上宣称:孩子想长大,必须要杀掉他的父亲!写书的人不知道他的父亲怎么了他了,让他如此仇恨他的父亲,也许他太有个性,也许他的父亲不是一般人,虎毒不食子,他能连孩子都不放过,除了太有个性了之外,我只能忘了——人也是一种禽兽。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父亲的崇拜是一定的,对父亲的反抗也会有的,如果父亲一味的娇惯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好孩子。父亲的巴掌是帮助孩子长大的大树,孩子会在父亲的巴掌下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父亲的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是很直观的: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就一定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父亲没有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机会,孩子就会和别人学,孩子成长都需要有一个榜样的,跟谁学像谁。
当有一天,孩子突然意识到父亲也不是万能的,就是自身的意识开始启蒙了,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开始了。父亲越不让他做的他出于对父亲的失望,他越要去干。
等到他要成为大树,要孝敬老人,要养育儿女的时候,孩子才算是真正的意义上的长大了,成熟了,他的脾气好多了,说话也慢了下来,声音也低了许多,他成了父亲之后,也开始理解父亲的苦,他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
西方的心理学、美学也许是我还没有能力理解,反正我至今还不认可,也许以后也不会认可,中国人是崇尚矛盾学说的,好与坏是互相转化的,不像西方人的文化,坏就是坏,想好都难,想痛改前非都是不可能的,西方人真是活的很艰难!
我承认我有些想念我的父亲,他已经离开我已经有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