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大脚马皇后06
有这样一种传说,朱元璋很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在上元夜他又在外面溜达,看到有些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幅画,画中是一位赤脚妇人怀抱着西瓜。朱元璋心中暗忖道,这就是在讥讽当今皇后是淮西妇人好大脚啊。
于是,他下令给门上没贴这幅画的人家贴上福字,第二天派兵把没有福字的人家给抄了。
从此以后,江南一带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在门上贴福字,形成了新的习俗。
这当然是杜撰出来的,不过其中的淮西大脚妇人就是马皇后。有关马皇后的故事,除了她的贤良淑德,剩下的大概就是她的大脚了。
马氏,宿州人,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父亲去世后,由郭子兴抚养长大。名字不详,大家就叫她马姑娘。她自小长在军中,没有裹脚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部下,郭子兴对他十分赏识,便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他为妻。这段婚姻起初应该是很简单的,也可能是郭子兴笼络人心的手段,朱元璋成为女婿了,也就成了郭子兴的帮手。
对于朱元璋来说,当然也是一桩好事,作为父母早亡、流离失所的孤儿,他从此以后就有了家。这给朱元璋心理上带来的慰藉是无法估量的,马氏在他心里的地位也是无法取代的,他们是标准的患难夫妻。
朱元璋对马氏的坚守离不开马氏的真诚付出。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军中时,遭到郭子兴儿子的忌妒,郭子兴也有所猜忌,寻个借口将朱元璋关押,并且断其饮食。是马氏将刚烙好的饼偷偷塞在胸口带给他吃,以致自己的胸口被烫伤,而且伤疤一直都在。
马氏生性仁慈,又有知识,好读书,朱元璋凡有文书之事,均是她掌管。在一段时间内,她曾多次调和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的矛盾,极大地缓和了他们的冲突,为朱元璋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朱元璋对马氏十分感激,在他坐定江山后,封马氏为皇后。后来还常常当着群臣的面,经常夸说马氏的贤惠,将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马皇后不仅在危难时与丈夫休戚与共,而且在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能时时劝诫丈夫,做朱元璋的贤内助,被后人称为明朝第一贤后。
朱元璋当政后,她曾劝诫丈夫道:“我听说夫妇相保容易,君臣相保就很难,陛下不忘记当年与妾同贫贱,希望与群臣共患难。”又劝朱元璋道:“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朱元璋认为马皇后的话说得很对,所以也一度注意了尽量少杀人。
朱元璋临朝决事,有时会发怒,马皇后待他回到后宫,总要随时进谏。虽然朱元璋生性严厉,但马皇后仍多次谏阻了他滥加刑戮。比如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之时,传说他的儿子想要杀死父亲。朱元璋听说后大怒,便要杀死郭景祥之子。马皇后劝阻道:“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人们的传说也许不确实,贸然杀了他,恐怕绝了郭景祥之后。”朱元璋便没有杀郭景祥之子,派人一调查,果然根本就没有此事。
有一次,朱元璋曾发怒,要责罚宫人。马皇后也假装发怒,叫将宫人送到宫正司(宫中执法的机关)去问罪。朱元璋问为什么要送到宫正司去,马皇后回答道:“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您发怒的时候,恐怕责罚起来会过重。把她交给宫正司,他们一定会按照其罪过的大小,公正地加以处理的。即使陛下想要治人之罪,也应该让该管的部门知道。”
在许多这类事情上,马皇后都能尽力辅佐丈夫,帮助朱元璋公正地处理好政事。
马皇后平时生活俭朴,处处注意为臣下做榜样。对子女也是要求他们用功读书,生活简朴。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20多个养子,全部对她尊敬有加。
她成长于社会底层,经历过大起大落,恪守伦理纲常,一生尽心扶持朱元璋,陪伴他收拾江山、成就大业,又规劝他感化天下、收服人心,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的功绩,但也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与皇后。
据传,马氏病重之际不愿意吃药,连皇帝都逼之不得。问其原因,皇后说,“我知道生死有命,如今就算是华佗、扁鹊在世也无奈何啊。如果我吃了药没有效果,皇帝一定会动怒而杀掉医生,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无缘无故就死了。”最后马氏一直坚持不服药而逝世。
皇帝因为皇后病重而寝食不安,并让大臣们遍寻名医。马氏听闻后对皇帝说,“我一生没有大病,到如今病重,自知已经是回天乏术了,求医问药已没有意义。”
皇帝问她是否有什么身后事嘱托,皇后答道:“陛下与我都是布衣出身,能有今日尊荣,已经没什么好嘱托的了,只愿陛下慎终如始,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妾虽死如生也。”这份理智、豁达也绝非常人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