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标准答案”的束缚

2021-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平999

日更第271天。今天是国庆假日第四天,在单位带班,坐在办公室,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翻看着我喜欢的《自由在高处》,非常惬意和自在。

没有喧嚣,没人打搅,手捧一本书,走进书中文字,沉浸于作者的思想,打开自己思维,是一种享受。

随手翻到“二等于多少”这篇短文,一口气读完,触动神经,和我内心理念契合,真是过瘾。

作者从他开放性教学方式开始谈起,他教授的大学课堂上没有统一教材,不照本宣科,思维多于记忆,开放多于封闭,他会为一个概念、一部电影和学生讨论几个小时,和学生互动效果极好,每次下课,学生们都会热烈鼓掌,他感到很欣慰。

随后谈到目前标准答案的教育,是对知识的乔装打扮、故作威严,也是对人性的摧残,对光阴的浪费,是对思维之学的侵袭。标准答案一旦被确立,只要和标准答案一样的就是对的,只要不一样的就是错的。尤其作者举到两个例子,深受触动。老师问: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一个孩子写到“春天”。结果老师判定是错的,因为标准答案是“水”。还有,老师问“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什么呢?”一个学生回答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被判卷老师判为错误,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看到这里,我就想,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让大家更加注重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考试,禁锢思维,培养出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中国的教育,如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概括,也就是“1+1=2。”等号左边是权威,是既定的一切;等号右边是僵死的答案,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我们改变思维,问问孩子们“2=?”同样是运算,两者的开放性已完全不同,2等于什么可以让孩子们天马行空,敞开思维,大胆设想,等于1*2,10/5,还可以说是1000/500+(20-20),什么都可以。

以此类推,为孩子们出题目,发挥孩子们的自主能动性,查资料,找依据,去分析,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和探索。

想象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激发兴趣,发挥才智,有目的地去引导发展,培养对国家有用之才。

我是60年代出生的人,死记硬背是我的弱项,当时对文科很感兴趣,但因为对背诵历史年代和地理地名等看过就会,过一段就忘,没有引导出更好的学习方法,所以选了理科。我是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受害者,记题型,记答案,背不过,对我影响很大。

工作中,我喜欢“说材料、说文章”的人,整个材料是什么意思要领会,熟知,知道在说什么,然后阐述出来,对照本宣科,不以为然。

“说”和“念”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开放性,思想上有了开放性,就没有了“标准”的禁锢,能够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和呼应效果。

再比如:对“幸福”是什么,有的人认为这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对孩子对自己人生的过程设计必须“小学初中高中要上重点“大学985”“毕业要考公务员”等等等等,殊不知每个人的智力、特长、天赋、兴趣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硬是逼着朝着一个标准目标去追求,有的逼一逼可能能够“成功”,而大多数孩子会非常痛苦,又没有能力反抗,所以种种诸如“自杀”“抑郁”问题出现。

《哈佛家训》中有一则让兔子游泳的寓言。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结果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兔子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就差想自杀了。然而谁都知道,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

改正“弱点”,要明白是不是能够或需要改正的“弱点”,而不是一味地对照“优秀人才”的标准答案去改造每一个人。

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和优势,发扬光大,开放人的思维,使人乐观、不受禁锢地成长,每个人都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光和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