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尊享会员文章集合诚善者美文美德

《史记》文人的骨气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江雪阁

史官记录君主之事,据以实录,不肯伪饰,可是有时候君主或权臣做了遗臭万年的事,不肯载入史册,就要借助史官的笔进行掩饰,作为端着皇帝饭碗的史官就为难了,是据实记录,还是隐语记录,或者伪造记录?这考验着知识分子的良知。

《史记》中对坚守良知的史官留下了重重一笔。齐国的权臣崔杼,因为国君齐庄公私通他的老婆,他和宦官联合设计,装病不上朝,趁庄公来他家探病之际,用漂亮老婆把他引入后院,关门打狗,杀掉了国君。

崔杼联合重臣立庄公之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齐国的太史公记录这件事,书日:“崔杼弑庄公”,崔杼看到了让他修改,太史公坚决不改,崔杼毫不犹豫杀了他。

太史公是家族职业,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太史公,崔杼让他重新改写,结果弟弟仍然记录:“崔杼弑庄公。”崔杼气极,又把他杀了。他心想,杀了两个哥哥了,第三位少弟应该怕了,他不信这条记录改不过来。

小弟接位当太史公,崔杼问他,“怕死吗?”他说:“怕”,“怕就好好地写实录,如果写不好,你两哥哥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他点点头。他拿起笔写下:“崔杼弑庄公”然后静静地坐等着被杀。崔杼看到杀了两个史官都改变不了记录,再杀下去齐国将没有只官了,叹了口气,只得作罢。

我读到这一段,非常敬佩古代文人的骨气。可是大多数文人在面对死亡还是改写的选择中,却不会那么坚持,不然怎么会发生宋太祖实录、宋太宗实录的不断改动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历史记录又有多少没有经过修改过的实录呢?

写文章的人即使没有面对生死考验,仅仅是考虑到发表,就会反复修改选择正确的写文的角度,不能有敏感词,不能碰敏感话题,不能涉及相关领域。尽量写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吃喝拉撒。黄叶翻飞寒意新,气温下降秋风起。独坐书房读史记,文人骨气岁月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