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二三事:魂牵梦绕的乡野,回味无穷的美味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
每年的暑假,也正好是各种菌类疯长的时间。而我们这边的乡村,素以红菇出名。它的价格水涨船高,好的品相,一斤都到了两千多。
感叹于物价的飞涨,却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红菇还不可人工栽培,全靠野生,每年出产多少,都靠老天赏脸。
加之红菇本身的价值,例如含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多糖、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和甾类化合物、色素和抗生素等。加之一些宣传,如可延缓衰老,补血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等,更是让它一度奇货可居,价格上扬。
记得老一辈说过,我们福建这的红菇,仰赖于野生的锥栗树,在锥栗树落叶、菌丝以及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并且要达到一定年限,(按老一辈说法,至少要达到20年以上),才有可能生长出红菇。
但我们乡野孩子,孩童时候,物品运输交流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即使有这等奇货,却也只是农家桌上弄来招待宾客的一盘家常。例如红菇炖鸡,抑或是红菇米粉汤,看着那冒着油花的红汤,喝上一口,齿间留香,满嘴甘甜,鲜美异常。有此美食,宾主尽欢。
这也让我想起了十来岁时在老家的关于红菇的一些事儿。
【一】真假红菇
红菇生长于大山的野生山林中,而这些很多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年岁太小,就不适合进入这些深山野地,要有熟悉的伙伴带领才可,否则迷路就麻烦了。
自己到了初中,十来岁的年纪,在同村小伙伴的带领下,也才第一次进入深山中,只是,那时的我们,对于红菇,还不知道有真假一说。
记得那时,我们几人在同村小伙伴的带领下,每人带着个小竹篮,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一片野生山林。他在路边遥望山上,看哪里有高大的锥栗树,看好方向后,我们就一起朝着陡峭的山坡往那个方向爬过去。
终于到了地方,目光一扫,整片的“红菇”,让我们激动高兴得呼叫连连,然后开始比手速看谁采得多。(以后熟悉辨别红菇真假方法以及了解了一些生长习性后,才知道当时的我们有多么愚蠢)
没多久,篮子装满了,地上还有那么多,装不下了,怎么办?放弃到手的好运吗?不知道谁起的头,有人开始脱衣服,平铺在地上,然后开始一朵一朵的往衣服里放。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有样学样,抓紧采收。忙活了大半天,终于都被采收完毕。将衣服内的红菇,打包成包裹,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提着包裹,满载而归。
路上大家都兴奋异常,叽叽喳喳的说了一路,只是等到家时,我却差点迎来一顿竹鞭“炒肉”。
跨进家门,叫来母亲,将今天的成果展示给她看。母亲盯着红菇看了一会后,再瞧着那已经被菌菇汁染的乱七八糟的衣服时,渐渐变了脸色,觉得她马上要冲出去取鞭子了,吓得立马哆嗦了下,小声解释道:红菇太多了,没地方装,看其他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了。
终于脸色有所缓解,她开始给我解释起来,这个都是假红菇,而且有毒,说完这些,将这些拿出去,到菜地角落找个地方,挖个坑都倒了进去,再填土埋上。回来后,母亲将以往收藏的干红菇拿了一两朵出来,开始讲解真假红菇的辨别之法:
(1) 真红菇的伞盖中间,颜色很深,呈深红色暗红色,往外到边缘的颜色是很明显淡很多;而假红菇则整个伞盖颜色都一样的。
(2) 真红菇的伞盖边缘,有呈现一圈一圈的褶皱;而假红菇整个伞盖边缘都是光滑的。
(3) 真红菇的菇脚(菌柄),是呈现红色,淡红色的;假红菇则是白色。这个也让我想起这几年大家一直传唱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就是对这很好的回应了。
(4) 真红菇的菇脚内里呈海绵状的,有很多大的絮状气孔,一捏比较松软;而假红菇的菇脚是比较紧实绵密的。
(5) 晒干后,真红菇的伞盖内侧,会现颜色比较深的蓝灰色;而假红菇的伞盖内里,颜色偏白。
通过这样的现场说明,终于懂得了辨别之法。母亲最后很是气愤的点了下我的额头:人家都是三四点,拿着手电筒上山采红菇了,哪等得到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八九点才去采,真的白瞎了一件衣服。
我算幸运了,下午几个伙伴聚首时,有几个还捂着屁股叫痛,看来是被大人竹鞭炒了顿肉。(捂嘴偷笑一下)
【二】捡红菇要趁早,可是我却熟了块腿肉
随着开荒种地,植树造林(经济林)等人类活动的介入,很多野生的锥栗树被砍伐,也减少了红菇的生长空间。如果想要免费采得这些大自然珍贵的馈赠,就需要与时间赛跑了。
学会了红菇的辨别之法后,跟着大人上了一次专门长红菇的地方,才知道,红菇有专门的生长地盘的,不是有锥栗树就一定有红菇。
那时的小舅,对捡这些野生食用菌也是兴致满满,以后的每年暑假,到了红菇等野生菌生长期间,就会邀请我一起上山,前往红菇山。
有一次,为了赶时间,小舅凌晨四点多骑摩托车载我去。因为山谷中有不少农田,为了方便稻谷等农作物运输,有田地之人就合力开通了一条土路。
伴着星光以及晨雾骑到路尽头,还是要再走一段山路,方能到达长红菇的红菇山。只是我们刚爬上山,迎面正碰到一位叔叔拿着矿灯,提着竹篮刚从山上走下来,小舅打了声招呼,问对方收获如何,对方打开篮子给我们看了一眼,不错呀,有几个长的真好看,菇苞大大的,红彤彤的,伞盖还未彻底撑开,这个是品相最好的。还有一些是完全撑开,边缘也有一些破损了,这个就次了。一般自家留着吃的,基本是这种已经长开的,或者是不成整朵的碎菇。
看来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那我们只能去翻捡别人剩下的,看是否还有些漏网之鱼。于是,我们找根小树枝,轻轻扫开落叶,看是否有隐藏的红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还真捡了一些漏网之鱼。仔细的扫了多遍之后,确认没有再也没有什么收获后,我和小舅就往回走了。
骑行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下坡土路,前方是急转弯道,正前方是有落差三四米的一片农田,右边也是落差几米的农田,只有左边是山壁。小舅惊呼一声,摩托车就往山边撞去,车子往一边倒了下来,“滋”的一声,我仿佛听到了烤肉的声音,然而疼痛将我拉神回来,原来是我的小腿擦到了摩托车的排烟管,骑行了一个小时,正是烟管高温之时,幸好有长裤挡了些,但还是疼叫出声,掀开裤脚看了下,已经破皮且冒着热气,真正是烤“腿肉”了。小舅说刹车失灵,没有办法只能推着走路回家。事后,小舅被他三姐(也就是我妈)教训了一顿。
【三】能长红菇的,基本都有主人了,再也不能随性去捡了
以前暑假去外婆家,总能在桌子底下找到一竹筛子晒干的红菇,那都是外婆起早贪黑捡回来的。
去二姨家呢,也能见到阳光下晒着的一些红菇。那时,只要谁早去,捡的红菇就归谁。
但随着红菇价值的进一步被发现,也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运输、物流等交通的便利,红菇价格开始了一路攀升,到了大城市,更是翻倍涨。一些能长红菇的成片山林,开始被村集体分块承包了出去,一方面村里有了一定收入,另一方面能提高大家对山林的保护,延续红菇的生长环境。
这以后,红菇成了奢侈品,并不能每年都有机会尝到了。
但千禧年上下那个时代,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对于捡红菇及之后晒干再炖煮成红菇汤的鲜甜滋味,现在依然回荡在口腔中,回味属于我们那个时代农村娃娃的快乐童年。
炖煮放个两三朵,就是一道鲜甜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