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更重要
促使我阅读的动力之一就是对那些所谓的常识产生质疑。我会通过阅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比如,昨天家访,老师会有意无意的强调我的女儿性格有点内向,几乎孩子所有的老师都会说我女儿偏内向。而这一点往往跟其他家长对我说的完全相反,跟我女儿玩的好的家长会说我女儿性格很外向。说完之后,老师都会着重强调一点,就是希望我的孩子更外向一些。
世俗的观念似乎约定俗成地一致认为性格外向比内向更好。我对这一点不敢苟同,因为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也不会千篇一律。我甚至认为女孩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更有灵气。
首先,一个人的性格并不完全是内向的或者外向的。因为人的性格由遗传、社会环境和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遗传很好理解。有研究表明,婴儿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性格趋势,科学家可以据此明确地预测婴儿将来发展成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
西尔维亚.洛肯在《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里写道:“遗传基因影响着人们与周围环境交流时的行为方式,并且,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大脑。”
老师的权威、陌生人的距离感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让一个正常的孩子的神经有些紧张,进而会改变他们以往的社交习惯。自来熟的孩子固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谁都不敢保证说自己的孩子和任何人都玩得来。“人以群分”在不会掩饰的孩子里表现得更明显。
我非常喜欢西尔维亚.洛肯在书里提到的影响性格形成的第三个因素即人的意志,这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那就是通过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用周岭的话来说就是心智。他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里提到,心智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因此,当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认知相匹配,并能在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做出明确的选择,比单纯的外向性格来得更重要。
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迎合世俗的要求,在孩子背后违背孩子的意愿推孩子一把,将一个略显害羞的孩子强行推到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只为了赢得周围观众的赞叹一句——“你的孩子胆子很大。”
因此,培养孩子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