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之颐和园里的导游阿姨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到了北京,一下火车,顾不得疲惫,我和xf便直奔颐和园。有了地铁后,北京交通四通八达,无论去到哪里都十分方便。倒了一趟地铁,半个多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颐和园。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acc4ed01421142af.png)
买好门票,顺着人流跨过悬挂“颐和园”牌匾的朱红色大门,便是进入到这座一百多年前只有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才有资格觐见的皇家园林。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树苍翠,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侵蚀,这座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太后挪用3000万两军费重建的皇家园林依然精美恢弘,无一处不显示着他的皇家气度。
进门右手边有一处黄色琉璃瓦、青色砖石的小屋子,写有“导游服务”几个字,看到上面220元的价格,我决定还是去蹭蹭别的团队的导游吧。
气势磅礴的仁寿殿前人头攒动,我好容易找到一处落脚地。在嘈杂的喧嚣声中,一阵清晰悦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有导游在讲解颐和园的大概景致呢。循着声音,我走到一幅竖立着的园林地图后方,是一个年轻的女导游带着一队中学生游览颐和园。她一手拿着一面蓝色的小旗帜,一手指点着地图上的景点,猫着腰,顺着图上的游览路径,清晰地跟学生们讲解着他们待会儿将要观赏到的景色。
讲解完了地图,让学生们对颐和园有了大致的了解。导游带着他们走到地图前方,昂头望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的仁寿殿,开始讲解仁寿殿的概况。学生人数不少,导游一边顺着记忆,讲解着需要介绍的关键点,一边还要时不时回头观望听讲的学生,以免他们乱跑掉队。
xf把我从一群中学生里拉出来,指了指眉头轻锁、忙里偷偷擦拭汗水的导游,说道:“天这么热,人家导游带着一大群学生,又要讲解,又要照顾他们,本来就心浮气躁的。再看到你这占便宜的游客,心情更加不美丽了。你还是不要蹭了吧!”我点点头,说得太有道理了,那我换一个吧。
茫茫人海中,火眼金睛的我经过精挑细选,最后挑中一家三口的游客,我真要为自己的眼光点赞。跟在那一家三口后面,我又听了一遍颐和园里作为重要政务临时理政场所的仁寿殿的介绍。
瑞兽麒麟、铜龙铜凤、鼎式香炉、金字大匾、室内装饰等都讲解完了,我正准备跟随这一家三口和导游走到下一个景点去。xf走过来叫住了我,他身后还有一个胖胖的慈眉善目的阿姨。阿姨上身穿一件白色波点的黑色纱织t恤,下身着一条宽松的黑色七分裤,臂膀上套一双橄榄色的冰袖,浅蓝色的太阳伞收起拿在手上。xf说她是住在颐和园外的老北京,夏日里无事进园当导游。我和阿姨对视笑笑,她嘴角边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圆圆的脸盘,细细弯弯的眉毛,杏仁眼,黑亮细密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扎成一个短马尾,几根碎发被汗水粘在鬓角,皮肤白皙细嫩,很像《家有儿女》里热心的居委会大妈胖婶。
我问过价格,100元,带我们将园林好好逛一遍,虽然比官方导游便宜了很多,我心底里还是嫌贵,蹭免费的导游多好。xf轻劝我道,我们跟别人逛得跟随他们的节奏,他12点多还跟朋友有约呢,要是人家逛得慢,我们岂不是逛不完,有自己的导游多好啊,想怎么逛就怎么逛。好好,你想怎样就怎样吧。于是,我们便有自己的导游了。
我们刚一商量下来,阿姨便开始尽职尽责地介绍起我们身后的仁寿殿来,一口正宗的京片儿,语速轻缓柔和,如六月里的清风,轻轻吹拂着游客那颗燥热的心,让我们慢慢闲情适意下来。我正想说我们走到下一个景点去吧,我不要听第三次了。阿姨已经指着房檐上的斗拱跟我们说道:“你们看到那个三层的蓝色斗拱了吧?”xf顺着阿姨手指的方向望去,视线在屋檐下溜来溜去,不知该停留在哪一块靛蓝色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d65801cc80f30320.png)
阿姨回头望一眼不知所以的我们,将收起的太阳伞夹在胳膊下,双手捧起来,做成一个圆锥状,看看我们,又低着下巴看一眼自己捧花状的手,慢慢地轻声对我们说道:“就是这个样子的,三层。”她放下手,右手指着上方,脚尖踮起,身子向上倾斜着,似乎想要飞到房檐去:“就是那里,看到了吗?最大的那个。”我们的视线终于固定下来了,阿姨嘴角边的酒窝浮现了出来,她举起的右手微微倾斜,向外张开,一顿一顿地数着上面的靛蓝色斗拱,数一下便低头看一眼我们,一边还说道:“你们数数,是不是有九个这样的斗拱呢?”得到我们的肯定答复后,阿姨又将头仰起,用眼角睨向我们,继续介绍道:“你们看那个斗拱,最外边的是不是很像龙头?~嗯,那就是代表皇帝,九,是古代最尊贵的数字,九五之尊,九五之尊嘛,所以这房屋上是有九个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斗拱。……你们看到围绕在大斗拱旁边的小斗拱了没?……嗯,那就代表的是皇子皇孙。……这是皇家园林嘛,专门供慈禧和光绪夏日里避暑游玩的,虽然是被毁后重建,但都特别讲究的,管修建的官员们一点也不敢马虎……”
下一个景点是德和园,“德和园是慈禧看戏听戏的地方,,这里与紫禁城里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宫三大戏台。……”阿姨带我们走到园外一侧的地图旁,指着园内结构对我们说道:“这是大戏楼,这个两层的是扮戏楼,这是颐乐殿,这是看戏廊……你们看哦,德和园很大嘛,唱戏的在戏楼唱戏,慈禧老佛爷和那些大臣们不是就听不到声音了吗。你知道那些前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慈禧不仅能看到台上戏子演戏,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吗?”我心想不是那种特殊的拱状屋顶吗,但面上仍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阿姨调皮地对我们眨眨眼,“这德和园的地下有水井,老佛爷想要看戏的时候,太监们就抽水上来,唱戏的时候,就靠水面的回声。你们待会儿进去看到廊下两边那些深深的水沟,就是用来流水排水的。……那个2014年,彭丽媛陪着美国总统他媳妇儿来颐和园,就在德和园请她听戏了。那个地下水井不能用了,是工作人员抽的水在庭院里。那天颐和园清场了,不许游客进去,我们就住在这附近,德和园唱戏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可响亮了……”
德和园是需要另外的门票的,阿姨要我们进去好好逛逛,告诉我们重点看什么,她便在外面的树荫下等着我们。转一圈回来,正好另一个游客也走向她,我们走近时,听到是那位游客想要阿姨也做他们的导游。我正想说可以一起呢,反正带一队也是带,带两队也是带,工作量不增多,她还能多赚一倍的钱。却听到阿姨笑眯眯地拒绝了:“对不起啊,我已经有客人了。”
沿着仁寿殿的后墙根,我们跟着阿姨走向文昌阁。走到殿后方,阿姨又忍不住跟我们描述有了政务时,慈禧和光绪上朝的情景。“……等大臣们都在殿中肃立争气了,太监过来报告一声,他们就从这后面进去。”她指着大殿外墙角落里的一块镂空,回头望我们一眼,神秘地说道:“你们知道那是干嘛的吗?”我俩如她所愿,齐齐摇了摇头,她抿一下嘴唇,挑挑眉,说道:“你们知道,北京还是很潮的。他们满人,本来是住在关外的嘛,那里很干燥,他们就受不了这里的潮。那块镂空的砖块就是用来通潮气的……”说完这段,她带着向前走去,走了两步又停下来,拍打了两下齐腰的地面上、朱红色粗壮柱子下的一圈水泥,说道:“你们看这个,是不是和你们别的地方很不一样。”我们努力地回想着曾经看过的柱子,实在想不起来别处是否和这个一样。阿姨望着我们,笑意从她眼底漾出来:“你们看到这里一圈是不是比地面要高一截呀,这是因为北京太潮了。所以在地面上修了一圈水泥,将楠木柱子和砖石地面隔离开来。要不然经过一长段时间,这柱子就被腐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25e878635e84eaa8.png)
阿姨一路走着,每隔几步,就会指着或一栋房子,或一块石头,或一片荷塘,或一拱石桥,或一道门槛,或一段道路,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典故、历史和意义,生怕我们漏过颐和园的一小处风光。由她带着游览,我们不敢哪怕一丝丝的走神,否则岂不是辜负了她的热情和认真。
阿姨也会有自己的偏向和感慨。走到光绪居住的玉澜堂,她的声音里有极轻极淡却又极其沉重的痛楚。她带我们看了庭院里每一处被封闭起来的墙壁:“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恨光绪不听她的话,就把他关在这里。你们看这墙壁,都是那之后被堵住的,就是怕光绪被救出去。一个皇帝,九五之尊,却过得跟个囚犯一样,整整关了十年啊。还不如咱普通老百姓,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慈禧快死了,本以为光绪就可以自由了,但是慈禧却在她死的前一天,将光绪给毒死了。你们去过故宫没有,故宫里有个珍妃井……那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要逃往西安了,还不肯放过珍妃,叫一个太监就把她扔进那口井里了。”
走到慈禧居住的乐寿堂时,阿姨的语气变得稍稍有点激愤:“你们看这乐寿堂的外面,是不是觉得很古朴。但慈禧这人,惯爱做戏,人家看她外面,以为她很节俭,其实啊,你去屋里一看,可奢侈了。你们看那屋檐下的斗拱,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就是和仁寿殿的一样。慈禧虽然大权在握,但她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呀,她就要用这些违制的建筑,提醒大臣们,谁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人。”她指着乐寿堂钱的一块大石,善意地提醒着:“那块石头,叫做败家石,本是明朝一个叫米万钟的人买的,石头太大……他花光了家里的钱,也只从房山搬到良山。他只败了自己的家,但慈禧老太太,背靠这块石头,把整个大清朝都给败光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去那拍照,不要败家!”
阿姨对大太监总管李莲英倒没太大意见:“这是永寿斋,你们猜是谁居住的地方?……嗯,就是慈禧面前的大红人李莲英居住的地方。你们看这个四合院是不是有点奇怪……在光绪和慈禧死后,本来隆裕皇后受了慈禧的嘱咐,还要重用他的,但李莲英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辞了所有的职务,在北京一个胡同里居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但这也没能免祸,他去一个大臣家赴宴的时候,被砍杀了,就剩下一个头。”听得出来,阿姨对李莲英还有些许好感,可能是因为在她深切同情的光绪皇帝那段被囚禁的日子里,这位大太监给了他唯一的一点关怀和温暖吧。在慈禧重重阻拦和反对下,是这位大红人太监偷偷给光绪送过去一些钟表,供他打发无聊烦闷的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f30eb8ba5ed67f24.png)
逛完万寿阁,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便结束了颐和园的旅程,阿姨却并没有结束她的工作,她又将我们送到门口。一路上,她跟我们说起1992年之前颐和园还是一片荒芜,说起她女儿假期的学习健身计划,说起北京房地产蓬勃发展时,好多人一夜暴富,钱多得几辈子都用不完。她跟我们建议去门面店里买稻花香的点心,不要去超市买,建议我们去后海看夜景,跟我们介绍除了全聚德外的其他好吃的烤鸭店……
在颐和园门口,我们和阿姨挥手依依惜别。转过身,我对xf感慨道:“真希望之后几日遇到的都是如这位阿姨一般热情美好的人!我对接下来几天的旅行更期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