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课程全体系:场景金融为什么需要保理公司?
作者:保理青年、保理大学创办人、中航银供应链学院副院长
昨天有黄大大的微博热搜,他说出了蚂蚁花呗和借呗的真实杠杆逻辑,很多小伙伴都深感惊诧,花呗借呗就在你我身边,就在你我指间,它和保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对13943家保理公司进行梳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小平台都在做场景服务,为了更好地进行场景服务,都在做场景金融。例如小米,购买手机可以分期,例如去哪儿网,出去旅游可以先玩再说,例如唯品会,每个注册的多频消费客户都会有唯品花的额度。场景无论是手机、旅游还是购物场景,都需要金融支撑,非常感叹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保理公司。
一个经历八年奋斗就做到世界500强的小米集团,积极布局金融板块特别是保理公司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不讲小米,我们得聊聊阿里巴巴。因为在江湖中讲故事,首先要尊重历史和前辈,在场景服务和场景金融领域,我们还是得看武林盟主-阿里。
在场景服务中最成功的保理产品就是花呗产品。
在14年当时信息较为不对称的情况下,笔者搜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查到了一家叫做“商融(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细看股东,是蚂蚁金服,当时就在想,阿里注册保理公司意欲何为?要做什么,直到花呗产品的出现。
很多人使用支付宝,也在使用花呗,之前我们有文章说保理就在你我身边,很多人表示不能认同,因为从台湾学派的理论引导是保理不能操作Toc客户,如今的花呗产品就是打脸,就在中国,就在你我的身边,就在你我的指间。
那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花呗产品?
1.花呗的底层合同逻辑是什么?
例如早上我消费了一顿早餐,在选择支付宝还是微信进行支付时,我选择了支付宝,画面是这样的。
习惯性的选择支付宝,习惯性的使用花呗支付,所有的动作自然流畅,这才是马爸爸的绝招啊。
但喜欢刨根问底的我们自然会问:花呗和保理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说就在你我指间。
好,我们吃完美好的早餐,开始进行探索。
首先打开“支付宝”APP,点击左下角“我的”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花呗”进入,点击右下角“我的”
按图索引,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了花呗与保理的产品逻辑。
首先需要清楚地是:花呗是指服务商为您提供的在线消费金融服务,包括花呗授信付款服务和花呗保理付款服务。
其次,花呗保理付款服务,是指消费者向交易对手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由商融保理依据消费者的授信额度和交易金额,购买交易对手对消费者的应收账款债权,从而使消费者获得分期清偿前述应收账款的服务。
再次,我们清楚了花呗保理付款服务就是基于真实消费场景的制造账期形成应收账款的转让服务。
C端作为付款人或作为债务人的保理业务是国内的创新,基于真实场景,基于真实交易,相信阿里的法律团队做过很多的研讨,存在即合理,事实案例已经证明,花呗底层的合同逻辑是完全符合保理业务逻辑的。如果还有律师辩论,请找阿里律师团队。
2.商融保理为什么要不断增资?
保理公司增资是有真实需求的,我们看到商融保理2014年注册是资本金是5000万人民币,不足5年,已经增资到30亿人民币。不断地增资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首先,是风险资产的10倍杠杆限制,我们知道,按照《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第23条风险计量的规定:商业保理企业风险资产与或有负债之和与风险系数的乘积不得超过10倍。风险资产按照商业保理企业的资产总额与现金、银行存款、国债之差确定。因此,按照年度会计报表看,12.31的表内风险资产是有限制的,因此,要符合管理办法,必须增资,满足办法要求。
其次,伴随业务的增长,理想化考虑,例如表内资产风险10亿,注册资本金5000万,这就不符合办法规定,因此我们看到,伴随阿里加大对花呗的广告推广,更多的用户使用花呗支付,增资也是必然,从当前看,增资到30亿仍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应该可以预见,如果监管层同意,蚂蚁还会不断增资商融保理。
3.保理公司为什么要发ABS?
正如黄大大所说,30亿本金撬动3600亿杠杆,这需要很多的结构包装动作,其中发行ABS就是重要手段。一是为了直接融资需要,二是为了保理公司出表,不断地资产盘子扩大,需要不断地满足办法要求,就需要不断地发行ABS进行资产出表。这也是证监会为何在某段时间对花呗、京东白条进行约束和限制的原因,如果任其扩张,规模会更加庞大。
4.场景金融为什么需要保理公司?
最后,我们总结下,公司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金融,没有金融支撑,扩张就是一张白纸,犹如大秦帝国几百年不断地东扩和远交近攻,背后的支撑就是综合国力和财富的积累。
因此,对于场景公司或平台来说,提高场景服务或扩张占领市场的阶段,就必须要有金融的支撑。那我们类比下扩张的工具: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信托公司、券商公司、银行、保险机构,可能杠杆较高,成本较低性价比最好的就是保理公司了。因此,我们落脚我们的结论:场景金融需要保理公司。
在你我指间,玩转的不仅是手机等硬件,还有更多的金融服务。爱自己,严谨自己的借贷和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