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不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经典悦读

有人问:“体会到如如不动的本心,什么都不受不着的话,那我们一直就处于不攀缘不作为的空状态,那存在的生命意义在哪?社会不就不能得到发展了吗?还请赐教解惑!感恩!🙏”

如如不动是一个佛教名词,通俗的理解,就是一种面对内外境安然不动的定力。

第一个如,可以理解为内境觉如。觉察到痛痒轻安等各种身体觉受、以及好坏喜忧等各种情绪时,不被这些身心感觉牵引着走,这就是觉如不动。

第二个如,可以理解为外境尘如。就人事而言,能够坚守自己本位,不攀缘外境,这就是尘如不动。

譬如,现在流行的断舍离,本质就是希望通过减少家庭不必要的物品,节省整理家务的时间,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从人世间看“如如不动”,可以用下面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来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觉如不动者内心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怎么耗费精力,这就是“静以修身”。觉如不动者内心平静淡泊,不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故而常能明白自己的心志,不会做出失控的事情来。

尘如不动者内心至简,能干扰他的外境很少,这就是“俭以养德”。因为有此清净之德,故而做事常能专注以致远。

因此,如如不动是一种心灵的安定状态,与不作为丝毫没有关系,反而是要在作为中,修正并保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这就叫红尘炼心。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完全不作为的话,没有对境,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如如不动的呢?

善于红尘炼心者,往往淡泊明志,最清楚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他如一道清新的风,影响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良性发展。

而情绪不稳、专注力不够的人,常常随波逐流,很难说有什么成就。社会的进步发展,从来不靠这样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