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写作问答思维写作方法论

跟大师梁启超学习写作的规矩之01:写文章要把思想整理清楚

2017-05-12  本文已影响197人  樊荣强
作者:樊荣强

文/樊荣强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学术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教等领域,均有建树,一生著述达1400万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更容易摘取梦想的桂冠。跟梁启超这样的大师学习写作理念与方法,一定可以快速到达我们后学的目的。

梁启超《作文法》一书,讲了他对写作的基本见解。虽然看似浅显,但是,国人大多数并不十分明了。

梁启超指出: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

下面我来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认识。

一、自己的思想

所谓思想,梁启超指出,要符合两个条件:有内容,有系统。

有内容就是心中要有想说的话。如果是应酬或考试,心中完全没有想说的话,比如替不相干的人做寿序之类,或者考试的时候,让学生写范增论、管仲论之类,这就是没有内容的文章。

所谓系统,梁启超指出,思想不会单独发生,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中必定有多个思想,如果没有系统地写出来,还是不算有思想。

他举例说:一个窗户只有一根木料、一块玻璃是不成的;几根木料、几块玻璃乱放在一起也不成;必须将它们有条理地配好,才是一个窗户。所以散乱的思想,也不算思想。

曾文正公说:“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有物便是内容,有序便是系统。

二、传达给别人

许多人心中有话,但是,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不是自己想要说的。

因此,梁启超说,要把思想传达给别人,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所传达的,恰如自己所要说的。二是令读者恰恰理会到我的原意。

对于第一个条件,有三种情况:不多、不少、不错。不多,就是不该说的,不说;不少,就是该说出来的,都说出来了;不错,就是保证自己说的东西符合自己的意思。

第二个条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其标准是:一点不含糊,一点不被误解。但要是做到其实很难。涉及到作者与读者两方面:作者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读者可能会误解;读者的理解力有限,也有可能错读或误解。

如果单从作者角度来分析,梁启超认为,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不达标的,包括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有这个弊病。

梁启超

三、传授规矩而不是巧

梁启超指出:文章一部分是结构,一部分是修辞,前者叫文章结构学,后者叫修辞学。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与否,在乎修辞。不过修辞是靠天才。老师只能教学生做文章,不能教学生做好文章。

他引用孟子的话说:“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得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

看似他在强调巧不能传授,但是他实际上在强调传授规矩的重要性。

也可以说,既然巧不能传授,那么我们就好好地传授与学习规矩吧。

但是,现在教中文的最大毛病就是不教规矩,而专言巧。梁启超说:从前先生改文只顾改词句不好的地方,这是去规矩而言巧,所以中国旧法教文,没有什么效果。

这也正是我的看法——我经常说,现在的作文教育之一大误区是理念错误,总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文学家,在操作层面上过于注重文学色彩,也即修辞法的传授。

文章的根本,首先要能想清楚,并整理清楚,因此大家要记住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

我以为作文必须先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好,然后将已整理好的思想写出来。

四、文章的种类

梁启超先生把文章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客观的吸进来的事物为思想内容,这是从五官所见所闻……吸收进来的;

一类是:以主观的发出来的自己的意见为思想内容,这是从心里面发出来的。

梁启超总结道:第一种记叙之文,第二种是论辩之文。世间文字,不外这两种。

结语:强大的概括力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启超的文章显示出他强大的概括力。在这一部分里面,值得我们学习的概括提炼包括:

文章有思想的两个条件:有内容,有系统。

文章能够传达给别人的两个条件:自己觉得恰如自己的意思;读者理解符合原意。

自己的原意三个标准:不多、不少、不错。

文章技法两在核心:结构、修辞。

文章的两个种类:记叙之文、论辩之文。

以上就是在读梁启超《作文法》第一章收获到的内容。我还将陆续写出更多 的心得,请大家关注我的简书号,还有干货陆续到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