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法叶的雪:你所知道的顶层设计到底是什么?(38)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薛维华_a2b8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前一句就是指“心”是属于“本体界”的,本体界的特征是“超越与统一”。
后一句是指“意”属于“现象界”,现象界的特征是“对立、变化、因果”。“善”与“恶”明显是属于“对立”概念,所有不属于本体界。
《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中,“色”即指“现象界”,“空”指“本体界”。这句话是指在决心的人来看,“本体界”与“现象界”是一体的。
《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中,第一个“道”即指“本体界”,第二个“道”指“现象界的语言与词汇”,因此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就是:本体界无法用现象界的语言来描述与展示,如果一定要用现象界来解释的化,那就不是真正的本体界。
《论语》说:“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呼!”。这句话是一切哲学的体验与总括。
“下学”指“现象界”,“上达”指“本体界”。“下学而上达”有两种解释,也就是有两种境界。
一种解释是通过“下学”而逐渐“上达”,即“通过研究现象界,而了解本体界”。另一种解释是“现象界即是本体界”。前一种是“在路上”的境界,后一种是“到山顶”的境界。
而所有哲学的使命,包括一切人咧学问的使命,都是通过第一种“在路上”的努力,而实现第二种“到山顶”的目的。
从更深层次来说,者两种境界本身也是一体的,非一非多,无二无别;儒家称“即本体即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