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算个毛线
深睡眠的感觉好的不要不要的,就像昨晚,丫头回来我都没听到,进入深睡眠,世界都是静谧的,也不去卫生间了,身体的过敏也不痒了,楼道里也没有异样的声响了,乱七八糟、奇离古怪的梦也飞到九霄云外了,似乎回到少年时代那无忧无虑的“睡眠时光”。
清晨醒来,神清气爽,由不得拿起手机翻看昨晚同学聚会的照片,保文抱着圆肚酒瓶,笑得春光灿烂,老薛也抱着圆肚酒瓶,神采飞扬地给那俩厮倒酒,千万别以为他们是酒徒,不是,真不是。
聚会不需要理由,“想念”就是最好的理由,哪次聚会不得有几个红火人儿捧场,缺了他们可不成,甚至需要“不成体统”,需要“胡说八道”,需要“东拉西扯”,需要一点“不正经”,歪打正着的小小“不正经”,像酿皮里的辣椒油,像洒进豆浆里的白砂糖,吃起来口感更好,回味起来,下次还想吃。
脑海中的同学们,还是十几岁时那个调皮、稚嫩的模样,时光老人挥了挥手,我们已经鬓染霜花,青春不在,我们已经容颜衰老,失去往日的芳华。
饭局自然离不开酒,无酒不成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很多跟酒有着不解之缘——
李白斗酒诗百篇,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鸿门宴,张旭酒后狂草惊人,甚至竹林七贤的阮籍、刘伶,大文豪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都是著名的酒仙。
戏剧和文学作品中,许多著名人物形象也因为酒的参与更加家喻户晓,如贵妃醉酒,被梅派青衣那么一演绎,杨玉环柔美幽怨、凄婉动人的美人儿形象成了京剧舞台上的经典。
武松上景阳冈打虎,也是喝了十八碗酒。《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史湘云有点不胜酒力,醉卧芍药花丛。王熙凤过生日,喝多了酒,回到自己府里,撞见贾琏和鲍二家的在屋里厮混,无奈中怒打了平儿,这些故事情节都提到了酒,点睛之笔,引人入胜,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还有关于酒的俗语:酒壮怂人胆、酒后乱性、酒后吐真言、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等……酒到底好不好,要看喝酒的是谁?酒本身没什么错。
关于酒的成语也不少,心情不爽可能“酩酊大醉”,一事无成就是“酒囊饭袋”,不成气候会“烂醉如泥”,没什么追求终将“醉生梦死”,老友见面“推杯换盏”,乐观人生自然“把酒言欢”,紧张猜忌“杯弓蛇影”,酒文化深奥吧,我们的老祖宗太厉害了。
生了宝贝要喝满月酒,男婚女嫁要喝喜酒,夫妻入洞房要喝交杯酒,住了新居要喝乔迁酒,送别朋友要喝饯行酒,亲人归来要喝接风酒,将士立功要喝庆功酒……酒简直无处不在,离开酒,这些措辞都显得苍白无力。
写酒的古诗词更是浩如烟海。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不尽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笔触豪迈不羁,奔涌跌宕,手法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尽显英雄的壮心不已,骁勇善战;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充满对异乡亲人的思念;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心情怅然若失,几多风雨无情中的殷殷情意。
这几杯酒, 敬离别、敬豪放、敬勇敢、敬思念、敬悲苦……词词句句,隽永才情,句句词词,慧心佳咏,使这小小杯中物悠远绵长、寓意深远,我闻到了酒的浓烈、酒的甘美、酒的苦涩。我也高举酒杯,敬先贤、敬天地、敬岁月、敬五谷、敬情谊,敬相识相知,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说了这么多,聚会喝点酒没错吧,要不,一顿饭咋能吃三个多小时,大家都是爱自己的,大家都是有分寸的,别看抱着酒瓶转来转去,头脑清醒得很。
不光男生喝,女生也逃不过,无酒不欢,无酒不乐,全桌十六人,指标全正常的只有一人,我们还是惜命的,哪怕一小杯,不也是个情意吗?
我有幸挨着一兵坐,我们的体育班长,外号“烧锅炉的”,啥意思?大家的暖男,你说,能不喝吗?
喝吧!谁怕谁?喝酒算个毛线,来——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