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三两62590cc3b5f5长篇小说

第二届小说创作月 北漂 第一章

2018-11-09  本文已影响71人  不写就出局160班不弃

1971年5月14日,宋建成出生在安徽省碧城县的宋家村。这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宋建成有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

那时候的农村不重视教育,加上贫穷,大部分孩子光屁股玩到十岁左右才得以去上小学。宋建成同样如此。1983年,已经12岁的他才背上书包读小学一年级。

1988年,宋建成上完了五年级,小学毕业。从1984年开始,中国“下海”的浪潮席卷而来,彼时已蔓延到农村,每个身在其中的中国人无不被裹挟其中。大批中小学毕业生面对风起云涌的打工浪潮,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家庭的窘迫,他们已经无心再继续上学,随着打工浪潮一路或南下,或北上。宋建成所在的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倾巢而出,留在村里的只有老幼病残。在这种形势下,宋建成同样对继续读书失去了兴趣,刚刚十七八岁的宋建成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毅然决然地离开生养自己的小村庄,行囊空空,唯有对未来的绚丽想象。

当时年轻人由于很少走出家门,所以初次出门都需要有熟悉的人带一下。但是宋建成所在的院子里的人都没有什么实力,也就没有人能够带着他出去打工。没人带,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宋建成和父母想到在辽宁抚顺有个姑姑可以投奔,可以让她帮忙找一下活计。

那时候的火车真慢啊,从安徽到辽宁,整整开了将近一个星期。宋建成随身背着一个曾经装化肥的尼龙袋,袋里只有几件破旧的衣服,还有父母借来的150元钱,还有临上车前,父亲给他买上的西瓜。而这个西瓜就是宋建成整个旅途的饭食。到了姑妈家,当时内向的宋建成不好意思进门,还在姑妈家附近的小树林待了一下午才有勇气敲门。

由于姑妈家是在机关工作,家庭比较富裕。宋建成去了,姑妈更是好菜好肉地招待了一个星期,并带他到电影院看电影。那场关于731部队的电影成为宋建成一生中看的第一部电影,到如今片中的情节还历历在目。由于怕担责任,姑妈并没有帮宋建成找工作,一星期之后,姑妈塞给宋建成150元,把他送到火车站。随着“咣当咣当”似乎永不停息的声音,宋建成原路返回到安徽。生命中第一次出远门就这样告终。

听了很多“下海”致富故事的宋建成一腔热血,摩拳擦掌想要做出点什么事情来。但是他的一腔热血却很快遭遇现实的冰冷。连续三十多天,宋建成一次次怀揣希望奔波于求职的路上,却一次次带着满身疲惫失望而归。所有的大门都在得知他没有学历和经验后无情地关闭。“您不需要给工资,只要能解决吃住就行了。”即使这样低的求职要求,依旧没有单位肯收留他。

求职之余,宋建成在家里帮着父母种地、收割、养猪、种菜……但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家里做农活,却遭到了村里人的白眼和讥笑。

几经周折,宋建成终于得到了安徽省淮南县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工作。当时淮南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菜市场,正缺少一些廉价的劳动力。

出卖一整天的苦力之后会得到几元钱的报酬,但这对宋建成来说已经不重要,他只是深深地欣慰:终于可以不再在睡觉时接受风吹雨打,终于可以不再在醒来时满脸露水了!

很多年后宋建成经常对所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说:“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所有要人的岗位都不要你,你就不会知道工作的来之不易。职场就是你人生的道场。在没有把本专业做到第一之前,决不轻易放弃;一个人什么都想做,结果一事无成。”这三十天的经历,如今已经成为宋建成生命里的宝藏。

当时十七八岁的宋建成由于在家一向缺吃少喝,又为了找工作漂泊一个月,所以身体瘦弱单薄,没有什么力气,被包工头嫌弃地评价为“能吃不能干”。但是宋建成从小不怕吃苦,他想留下来,所以只得咬紧牙关加倍透支着自己的体力。那时的他整天和水泥灰、搬砖头。夏天的太阳很毒,刺得臂上生痛,宋建成在烈日下拿着铁锹、泥桶来回奔跑。水泥是100斤一袋,这几乎超过宋建成当时的体重,但是他还是使出全身解数将水泥搬出工棚,倒在大铁板上,然后筛沙,一锹一锹地扬起来往铁丝筛上甩。等细沙筛够了,再把水泥和细沙和在一起,拿水管润湿,一锹一锹地翻转、搅拌,最后用泥桶装上,提到砌墙师傅的旁边。砌墙师傅手脚麻利,红砖垒墙像变戏法般一层一层变高。来不及喘口气,宋建成像被人赶着一样继续咬牙奔跑。三个月下来,宋建成的身上脱了一层皮,手臂上血管像蚯蚓一样鼓鼓的,在皮肤里蠕动。

如今的宋建成吃饭很快,很多人以为他是当兵出身,其实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最开始一段时间,宋建成吃饭比较慢,往往第一碗饭吃不饱,想盛第二晚饭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为了能吃饱,宋建成练得吃饭很快,往往别人还在吃第一碗饭,宋建成已经把第二晚饭盛得满满的,端到一边慢慢吃去了。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包工头淘汰掉了“能吃”的宋建成,只给他开了一个月的工钱,便打发他离开工地。现在有人听到这段经历,忍不住火冒三丈,问宋建成:“建筑工地的活多苦多累啊,平白无故就不给你两个月的工资怎么行?你要去抗争,去找劳动仲裁,去告他啊!”

宋建成一脸的波澜不惊,回首二三十年那个不起眼,在强势力面前微小如草芥的自己,如同隔了电视屏幕,看别人的故事。他平静而释然地对发问者笑着解释:“那时候的中国除了国企,不发工资是很正常的事情,全国各地都这样。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劳动法》,没有劳动仲裁机构,很多人辛苦卖苦力到头来却拿不到属于自己的微薄工资,也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

离开淮南之后,宋建成跟着堂哥来到了唐山的砖窑厂工作。去了之后才发现他们去早了,因为大地还没解冻,煤窑厂开不了火,还在歇业状态。宋建成一行十几个小伙子一时间没有工作可做,身上带的少的可怜的钱很快就花光了,连饭都吃不上了。于是,他们迫不得已在寒冷的唐山街头一路捡废品,来到饭店换顿饭吃。宋建成还记得那是一个经营涮锅的饭店,老板很热心地让他们进屋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饱饭。那顿饭带来的温暖和美味,以及饭店老板的善良与热心,至今仍深深烙刻在宋建成的心里。有时候,他们挨家挨户敲门要饭,大部分唐山百姓也都热情善心地把他们请到热乎乎的炕头,让他们吃饱再走,走之前还会动他们一些吃的让他们带到路上吃……人在贫寒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好心人,无异于雪中送炭,至今宋建成都对唐山人民心怀感恩。有空的时候路过唐山,他总会特意逗留半天,在唐山的大街小巷缅怀自己曾经落魄贫困的青春。

终于捱到开春,煤窑厂开门了。瘦弱的宋建成每天需要打四方土,每方土都要挖四米深。因为土很硬,挖那么深根本挖不动。宋建成就想出一个办法,在图下面挖一个河,把下面掏成沟,上面的土用铁杆一撬,上面的土整个就坍塌下来,大大增加了速度。即使这样,劳动的强度还是大大超出了宋建成体力能承受的范围。宋建成每天都累得半夜大叫着惊醒,直到很多年之后他还是喘个气就能带动整个胸腔痛。在这样的辛苦之后,宋建成最高一天能拿到8元工资。

在这期间,宋建成回想起来觉得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就是,当小麦成熟,他们几个小伙子就去帮老板收割麦子。老板家人非常热情,割麦的几天一直好酒好肉的招待,那样的美味宋建成就是过大年的时候都没有享用过,那种吃饱喝足的感觉让他有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