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生活是一首歌冲榜热文

最美的乡村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3人  玖月红
最美的乡村

上座是个村

原创: 王尖  XY乡音  3月10日

      上座是个村,不是一个礼让的词,而是乾县南边乾武路上的一个村子,属王村镇管辖。上座村并不出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往村子三面走去都是下坡,村子高高坐落于塬上,也是真正的高高在上,我倒觉得和这村名挺相符的——真正的“上座”。

      据史料记载上座村始于明朝中期,是关中大地震后迁徙而来的村子,山西大槐树的后裔,村里以王姓居多,还有郭、高二大姓氏,分南北二村,二村各渠而望,全村近三千人,在周边也算是一个较大的村子了,我便是这个村子的一员。

    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对我们村的第一个印象是“挑猪专业村”,那时好多的乡亲都干着挑猪膳牛的营生,听老人讲,这门手艺也是几辈人留下来绝活,在那个不算富裕的年代,这手艺也倒成了村民谋生的门路。那时候每天天刚麻麻亮,乡党们就会结伴出村,分头行动于周边一带的村落,走村串巷的招揽生意,一辆自行车,车梁上一个帆布挂兜,车头上立根缠上红布条的铁丝,这是标配,这打扮不用介绍也不用吆喝,大家都知道这是干啥的了,有需要的人家就会上前招呼。

      这门手艺也使我们村那时远近闻名,乡亲们的身影遍布于武功、周至、兴平、户县、礼泉、扶风、永寿、彬县甚至长武、旬邑更远的地方。娴熟的技能、憨厚的人品是“上座挑客”名声在外,甚至成了那是公社的一个招牌,以至于在“反资”的那个年代,公社、大队都能对“挑客”网开一面,没有阻止外出揽活,照样给记工分。流动外出的“挑客”乡亲们也缓和了那时生活的拮据,甚至部分富足了,盖起了新房,吃上了肉,也带来了外边的农资信息。在外揽活的时候有需要的人家,条件好的多给点钱外再搭些枣、核桃、肉等吃食,不宽裕的直接就折成小米、大米等粮食了。每天傍晚的村头,是外出的“挑客”们相继归来的时候,早已等候在村头的婆娘娃们就会迎上去,嘘寒问暖中结伴回家。出远门的有些就借宿在外几天回来一次,当然都是几个乡党相约一起的,也相互有个照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进入2000年后,这门营生就完全消失了,伴随“挑客”的谢幕,“上座”二字也就慢慢的在外名气淡了,不再闻名。

      再后来“上座”二字又随着一个看病的乡村医生而留名于外,这个人就是高建堂。高建堂没有上过卫校、医学院,本是原来大队医疗站的一个人员,听说他祖上是赤脚医生,留有相当绝门治疗高血压偏瘫的独家秘方,几经磨炼和言传身教,慢慢的他就坐堂问诊了。期初,村上几个患有高血压半身不遂的病人在他的医治下,竟奇迹般的好了,一时传为村里佳话,都说高建堂这小伙厉害。后来大队解散,高建堂自己开办了诊所,接诊村里的乡亲。“上座那个医生高建堂把一个半身不遂的看好了”这句话慢慢的在周边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周边都知道了这个医生看偏瘫看的好,从而使高建堂的诊所整天病人不断,小小的诊所慢慢的有些应接不暇,照应不过来了。过了几年,他便把上座南北二村之间的一块地买下来,建成了一个大一点的诊所,设了专门的病房和护士等,从而接待的住院病人也多了起了,十里八乡的病人都来找他看病。“上座有个高建堂”,高建堂成了上座再一次闻名于县内外的一个标签,好多外地人因看病知道了高建堂,高建堂在上座,让外地人知道了上座这个村。

      随着高医生的名声不断远扬,外县、外市,连一些西安省城的病人都来找他看病,坐落在上座的“高建堂高血压门诊”已不能适应高医生接诊的需要了,再后来,高医生就把镇上的一个院子买下来,建设改造成了一个颇大规模的就诊场所,命名为“乾县康复医院”,病房十余间,上了一些医疗设备,建了自己的制药房,专门熬制、配制自己的秘方药。随着高医生到镇上坐诊看病,搬离了上座村,慢慢的上座二字又悄悄的失去光泽。今年初有一个淳化的网友询问我:“到你们乾县大王咋坐车?”我问啥事?他说去康复医院给他母亲看病,我告诉他说那个康复医院高建堂医生就是我村的人,他说:“别人告诉我说乾县大王康复医院看高血压有绝招,我是莫名来的,原来高医生是你们村的,挺巧的”。于是乎我知道了高医生离去后,我们上座村也不再被外人熟知,名字慢慢的消沉了,更伴随着县上撤村并镇的脚步,上座村融入了“南吕”这一大村之中,更是失去官方称呼。

      上座是我的家乡,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如今我不说不会有外边的人知道她的名字,那一陌平坦的庄稼地,那坐视四方的地势,穿插而过的乾武公路,抽水站延伸而去的条条水渠绕村四周,平淡的村落就是我喜爱的家乡——上座。

      上座是个村,上座村需要上座人的努力去让外人了解她,熟悉她,村能以人而闻名,而人不会因村而成名,这就需要“上座人”的努力发光,从而让上座二字再次生辉。努力吧!“上座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