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的故事
小丽年轻漂亮,家庭幸福美满。丈夫在上市公司上班,儿子学习用功也不让人烦。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小丽碰上了烦心事,儿子进入青春期,开始逆反了,而且完全是暴风雨式的,以迅雷不及耳的速度扩散。
儿子在小学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层层考试选拨,进入了本市比较好的一所中学学习,属于掐尖的尖子生。但是由于种种问题,学籍一直是挂在其他学校。小孩子就想不通了:我明明是在A校上学,为什么我的学籍要挂在B校呢?这不是弄虚作假吗?我在A校上学还不让我讲,偷偷摸摸的,这太不正常了。 现实中的有些现象,确实是没有办法跟孩子说。
小丽跟儿子说,这些学校都会处理的,你在A校上学,只要用心上好学就行了,等到中考的时候,你的学籍自然就会转到A校来了。可是儿子就是不能理解。一个孩子怎么能够理解成人中的这个现象呢?于是孩子逃学,在家呆着不去上学,玩手机,与父母对抗,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也经常投诉。
小丽真是逼得没办法了,“好,给你买一只狗,买了狗回来,你就去上学,是不是这样?”狗买回来了,儿子磨磨蹭蹭的,还是不愿去上学,但是因为有承诺,不得不去上学。
学,倒是去上了,上了也跟没上一样,回到家也不做作业,就玩手机。
小丽夜晚躺在床上,不眠,哭泣;丈夫使用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加直接,儿子根本不听他的,没有效果。客厅里又传来怒吼:
“你再玩手机,我就把手机摔了。”丈夫咆哮着。
静寂,一会儿。
“砰”的一声,手机摔在地上,成碎片了,儿子夺门而出。
小丽只得尾随,陪着小心。
“为什么爸爸连手机都可以摔,我却不能玩一下?你不要跟着我……”
小丽的眼泪都要流干了,痛定思痛,她决定自我提升,自我学习,于是开始大量翻阅家庭教育的书:与青春期的小孩如何相处;怎样说话才让孩子能够听得进去?首先第一点要改掉先入为主的想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一点点,一点点地去磨练自己。当第一点做到的时候,第二点就容易做到了,控制父母自己的脾气,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随着学习的深入,小丽也渐渐做到了。到第三点的时候,就是要学会引导孩子,让孩子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地与孩子成为朋友,然后慢慢得将孩子引导上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一个途径。
时间也不算太长,经过一年的时间,小丽就基本上是脱胎换骨了,她与儿子成为好朋友了。
“妈妈,你猜我这次考试考多少分?”儿子兴冲冲地问道。
“60?” 望着儿子闪光的眸子,小丽猜测着说道。
“往上,往上!”儿子急切地说。
“65?”
“妈妈,还要往上!”
“不会吧?你上70分?”
“对,我考了72分,牛不牛?”
“哇哦,你是怎么考到72分的呀?”
“我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做作业,就考到72分了。”
“那数学能考到72分,这么成功,那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学习经验扩散到其他学科上去呢?”
“是的,我知道了,我已经这么做了。”
……
“妈妈,还好家里有你,要是只有爸爸一人在,那生活简直不可想象。”
“也没有,你爸爸还要挣钱养家,他也很辛苦的。你看,你爸爸有情绪,是从我这里找出口;你有情绪,也是从我这里找出口;那妈妈有情绪,要到哪里去找出口呢?是不是要自我消化呀?”
“是呀,妈妈,你太伟大了。”
“儿子呀,你想让妈妈省点心,就要学会自我消化情绪,不能像你爸爸那样。不过,爸爸也是一个很有担当的男人,这么多年一直是爸爸在养家。”
……
笑容重新回到小丽的脸上,那么灿烂,那么美丽。
当秋风吹起时,带来一点点的寒意,却无法让小丽的心灵感受悲凉。看,儿子桌前的那盏台灯,就是一盏明亮的,充满温暖的小太阳,照耀在小丽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