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回答“在生命和生活之上是什么?”

2020-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做惆怅客

《云游》的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终于以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她以一种更显细碎的小片段形式,将散文、短篇小说、民间故事等文体揉进同一部小说里。这不仅让她表达出她所关注的思想和情感,更加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1

在《云游》的一百多个小片段里,作者带领我们,或以第一视角叙述,或者穿越到时间和空间的某地和某人对话,或者参与、观看人们生活中的镜头。

作者更偏向于把世界万事都按照时间来切割开,一格一格的,如同原始的电影胶片。在每一格胶片上,都记录下人物的事件、经历、思想和态度等等,然后把每张底片裁剪下来,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拼接。

“上一个片段的小标题是“卫生巾”,下一个片段的小标题是“遗骸圣物:向圣地的朝圣”,接着的小标题是“肚皮舞”“子午线”“一元世界”……”

读者在读到这一张张的底片时,难免会去思索原始的底片顺序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思考作者如此重新拼接胶片所遵循的主要逻辑。

当你把大量精力放在这两方面时,反而会错失掉许多珍贵的情绪、情感体验和思想火花。

在这些体验和火花中,我们能够看到曾经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和态度。似曾相识的感受,以及更进一步的升华,会让你重拾生活的本真。

2

通读全书,我们会对作者写作的功力有更多的体会。她十分擅长让读者感受到“云游”的状态,不论是肉身的云游还是精神的云游。或许你会把这种云游当做一种精神溜号儿,又或者你会把这当做穿越后对另一种人生的体验。

比如沉迷于解剖学的医生,比如被生活重担压迫到看不见光芒的妇女,比如在机场给等待起飞的旅客做演讲的人,都让我们从不同视角,看到他们的精神追求。

“我朝电视屏幕开的第一枪瞄准了脑门,其实里面没有脑子……”

“我最后一次见到菲利普·费尔海恩是在1710年的11月,是他的仆人叫我去的……”

“吃完塑料餐盘里的飞机餐后,大家都开始酝酿睡意。只有几个几个人带着耳机看电影,电影讲述了一段科幻齐旅……”

全书中的“我”,并非是一个人物的第一视角“我”,更像是一个在时空中自由穿梭的“我”。犹如孙悟空的分身,在时间里程中来来回回,又能够上天入地,然后进入某个人的大脑里,看到他或她的所有状态;又或者仅仅站在一旁,观察着整个事件,然后把感受和想法都同步到你的大脑里。

这样的“我”,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整部书中,也让读者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去深刻体验和思考。

灵魂在这些片段的跳跃中显得无比自由,构成了整个精神世界。这种灵魂游历具有真实的情感、情绪体验,却不是意识流的无形可以相比拟的,更具备真切的脚踏实地和肉身之上的超脱之感。

作者对片段顺序的安排,看似无意,却运剑气于无锋。当精神元素,甚至于整个灵魂渐渐从肉身中脱壳而出,我们才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有招似无招,无招胜有招。让人一步步跟随她的脚步和思路,又企图加快步伐超越过去,去看看那些在眼前现实背后的,是怎样浩渺的灵魂星空。

3

读完全书,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云游”二字的意义,它是原书名《Bieguni》最恰如其分、最传神的翻译。

作者带着我们从肉身的旅行,到对人生追根溯源的思考;再以精神从肉身中缓缓流出,到精神在躯壳之外凝聚成灵魂;之后再从灵魂与肉身的分离,到灵魂与肉身的牵绊。走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世界原来分为两面,一面是触碰得到的实体,而另一面是聚集如星海的灵魂世界。

“没错,菲利普给那条腿(菲利普放在防腐液体里的自己的断腿)写了信,好像在对一个活人、一个独立的个体讲话,我不会否认这个事实……他在思考的是:曾经构成一个整体的部分在分崩离析之后,依然用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方式强有力地彼此联系,但研究起来太困难了。”

当灵魂超脱与肉身羁绊共存,当人体的沧海一粟和灵魂的聚精会神同在,我们更加感受到人生的另一重意义和境界。那是一种相对的困顿和绝对的自由。

4

作者的写作内容和思想,显然受到其所信仰的心理学的影响,尤其是荣格这一派精神分析流派的影响。

比如思考什么才是一个人不断游历四方的动力?思索一个人花费毕生精力要寻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找寻认识自身的方式,更加关注肉身背后,以及肉身之上的东西。

作者组织内容的形式给人一种“随意”之感,无数看似无关联的片段犹如对无关联之梦境的记录一般。也正如内有关联的无数个梦一样,这些片段也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和最终的指向。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引领读者进行发掘和梳理,找寻其中的根源,进而看到真理性的根本。

“这时,她抬起视线,透过眼镜片,将尖锐的视线投向听众,好像在等待某种证明,确证她不是在对牛弹琴。这样的眼神让一对小夫妻略有不适,他们推着的婴儿车里有两个孩子,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便推着行李往前走了,去看看伦勃朗的复制品吧。”

与许多学院派的著作不同,作者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理念的灌输者,像机场里做演讲的人那样严肃。艺术化处理之后的文字,不是荣格式的对梦境的真实记录和自我思考的论述,也非弗洛伊德式的主观性极强的偏执分析。她更加是读者的伙伴,挨着读者的肩膀坐下,成为了一名灵魂导游,手挽着手把世界的模样指给你看。

《云游》充分展现出“托尔卡丘克式”小说的独特,并在2018年获得国际布克奖。小说让我们不断跨入到不同人生的生命河流中,体会精神世界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感叹生命的“无尽藏”的同时,也感谢作者每一步的引领和给予。

——关注 不做惆怅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