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从来没有真正读过书
看到标题,你们可能觉得我是在博眼球,没错我是有博眼球的嫌疑,但我说的很可能是个不可辩驳的真相,真正的读书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这并不是我的观点,二是论语,还有阳明心学不停说的一个观点,我只是偶然有所悟写出来给大家警醒警醒。
我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学,大学的专业也算半个中文生,因为这个兴趣有事没事我都会花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在我的传统认知里论语和老子这种是排第一第二的很重要的文学作品,为此我特意花了一些时间去背诵下来,但是我得说句良心话即使背诵了我也不懂这俩个文化巨人说的是个啥。
慢慢的我结婚生子,辞去了忙碌的工作,成了家庭主妇,因此有了一些闲暇所以我又开始阅读,这回我拿了一本王阳明的传习录,虽然我也花时间查了所有翻译解释,我还得良心话一句,我没看懂,不过他有一个观点我还是看进心里去了,大致意思是说读书要读源头,读书就读论语,读论语就读论语,不要去读任何人的解释包括朱熹的(他本人是各种不认同朱熹的论语注解),而且他认为读书不是去看懂每一个字, 背出每一句话,而是要按书上的去做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就是你每天最重要的就是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才是读书。
于是我打开了论语,本着我一贯阅读的习惯我又开始了查字翻译成现代文,然后熟读背诵一系列传统行为,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没了动力,越来越懒,觉得也没什么用,读完也懵懵懂懂,再说我都结婚带娃了,又用不到我这么折腾搞毛线啊,正当我想丢弃这本书的时候王阳明那个观点又从我心里跳了出来:读书要的就是反省自己之过。同时论语里两句话也凸显在我的心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我顿时想到也许论语真正要说的就是你的学习任务就是三省吾身,而这和王阳明所强调的同出一辙。
于是我打算遵循他们所说的做一次,我取了自己某次生气行为,拿出纸和笔逐条反省自己到底为什么会生气,自己到底有没有过错。第一次分析思路是很散很混乱的,想说人要从一件看上去自己正确的事件中找到自己的错真的很难。思维风暴一会后,论语第二句话跳了出来:看看行为目的,行为基于什么理由,你的心是安于小利,还是大爱,你的真面目就藏不住。于是我开始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来剥开自己的心,发现原来自己生气跟别人没有关系,完全是自己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夏天晾衣服,一般会晾个三天收,我觉得三天挺好干的满满的。
后来我妈来了,一天左右就给我收了,为此我非常烦躁,我就指责她还没干透就收。
我一直以为我生气是因为我妈衣服收太快,完全不顾衣服干不干透,直到有天我买了个自己喜欢的床上四件套,因为很想快点用上,水洗一遍晾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就收了起来给自己的床换上了,我妈还来一句怎么不多晾一天?我顿时意识到我生气真相并不是我妈衣服晾一天左右就收起的行为,因为此时我做了和她一样的事(大型双标现场),我对她的指责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夏日一天功夫衣服完全够干了,所以生气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是自己内心发生了什么,是因为你内心固执的舒适区与别人的行为有了冲突,你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深挖,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执念,为什么后面还有为什么,你可以问到你自己怀疑人生为止哈哈哈,你可以试试这是认识自己的惊险刺激心理旅程,你可以拥有。
话题绕回来,经过一次次这样的自省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你看不懂的突然你不用查词典翻译,你就能意会了,这是一条无比快速的捷径,你都不需要什么智商。没错真正的读书就是要做,而做的内容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发现真实的自己很狡猾隐藏的很隐秘,你就可以用孔子的办法,即视其所以…………人焉叟哉?,简而言之就是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所以读书读源,首选论语,而论语只要读懂我写的那两句就可以了,即一句教你要干什么,一句教你如何干,剩下就是做的功夫了,做的功夫坚持下来,用这些先哲们的说法你已经站在第一现场看真相了,哪里还需要通过别人的视觉去理解。所以真正的读书不是去看去理解那些书籍,而是你要去做去发现真实的自己,要向内去求真,你即世界。
最后说一句,我本人并没有什么见树,也没有太高学历,我只是觉得自己的读书体验很好,忍不住想写一写,受与不受那都是你的事,我就不管了,毕竟家里两个娃一堆事等着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