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理,论善,论美
《论真理》
真理对一些人是一种束缚。世上有一种毫无原则的人,他们认为具有一种信仰就等于套上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绝对自由。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追随真理的原因,不仅因为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还因为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希腊晚期哲学家卢西恩提出过一个问题:他不懂,是谬误中的什么东西,竟能吸引人不愿抛弃它,虽然谬误不像诗那样优美,又不想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
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也许因为真理好像平凡的日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表演的那种种化装舞会,远不如彩光灯映射下所显现的幻影那样华丽。真理只是一颗纯洁的明珠,它虽然晶莹透亮,却仿佛比不上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片。
似是而非的谬误常常令人愉快。但一旦把人们心中那种种自以为是、自以为美的幻觉、虚妄的估计、武断的揣想都清除掉,就将使许多人的内心显露出自己真实的渺小、空虚、丑陋;甚至连自己都感到厌恶,难道有谁不相信这一点吗?
最大的真理竟是正视内心,不畏惧看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我在看《论真理》之前总以为作者会对客观真理加以论述,现在才发现作者讲的是宇宙大道:
君子坦荡荡:不好准确解释,既有心胸宽广、宽容大度之意;又有心里不藏事,不设城府之意。
【真人无梦】:真人表里如一,没有面具、没有防御性自我,对自我的认知没有任何主观感情的影响,甚至比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要客观真实。正因为真人的意念如此强大、如此纯粹,对内对外完全一致,又怎会有梦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梦是潜意识的表达,真人的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是完全合一的;浅显的讲,梦也是内心的渴望、贪婪、恐惧、焦虑等等被压抑欲望的表达,真人不会压抑自我,不在他人面前改变自我分毫,自然没有潜意识了。
【真水无香】:所谓“真”,即没有任何附加属性,是不变,是永恒。真理是纯粹的,真理就是真理本身,就像真水就是水本身,纯净的H2O,又怎会有香?
轻诺——不敢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迟到——不敢承认自己和他人一样平等 or 高估自己的路上的顺利程度
懒惰——不敢承认自己内心客观存在的惰性,所以不能直面惰性,而是头埋在沙子里,顺从不抵抗(刷抖音、吃鸡),欲望走了后又开始后悔。正确的做法还没想明白,但至少要正视欲望;明天上班的时候,要勇于坦承自己的不足,直接沟通。
自夸——不敢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浪费了时间,不敢承认自己的水平和别人差不多。
......
不一一列举,我突然觉得我身上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不敢直视自己内心的问题,都是不够“真”的问题。感到自己开了一窍,超级开心!
现在回想起武志红讲的那些东西,突然有一种打穿的感觉。我也更深刻地明白,道理不能靠“听”明白,只能靠“悟”明白。而悟性的基础,是对生活中大量的事情进行思考、高度抽象的归纳 和再N次的抽象思考。
想起高中有一位大神,思维极其通畅,文理均精通,悟性极高。当年高一,他在走廊献墨【真水无香】,现在想想真是可怕(我用了“可怕”二字,或许是对周围的人这么早就拥有远超自己智慧的恐惧?哈哈哈),现在只记得他胖中带着看穿一切的眼神,名字里有个“乃”。他最出名的轶事是高二文理分班他选了理,期中考了理科年级前十,然后和学校硬说要回去学文,老师们全体懵逼但还是答应了,俩月后的期末,大神考了文科年级前五。
又想起一个高中同学,他的座右铭是【坦然无畏,坦然无味】,看来又是个参透了一些智慧的人,哈哈哈~
PS. 我可能对于《论真理》的感悟有些偏自我,之后会再回读。
《论善》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的“仁”,或是“人道精神”,但意义还要深。
马基雅弗利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使人成为软弱的羔羊,以供哪些暴君享用。”为了不做烂施仁爱的傻子,我们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的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轻信和软心肠往往是束缚老实人的枷锁。
善的四个境界:对外邦人温和有礼;对他人的痛苦包邮同情之心;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不轻松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舍己为人。
《论美》
美犹如盛夏的果实,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存的。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性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形貌之美短暂,德性、风度之美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