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怀左同学训练营

像你这么外向,上大学一定混的很好吧

2018-01-02  本文已影响533人  微人于归
像你这么外向,上大学一定混的很好吧

01

晓玲是我因一次宣讲结识的学妹。

真正算起年纪,我不过才虚长她两岁,可对掌控谈话主动权的游刃有余,在台上毫不怯场,带领团队得心应手,让她由衷地钦佩并且喜欢我,她说这种感觉从第一次接触到我她就有。

她知道我在学校带晚读队,教大家英语带大家练习演讲,渴望改变,渴望突破,渴望交朋友的她也很想来成长自己。

于是她发了条短信消息给我,道出自己有意来晚读队,希望得到我的“引领”和“点播”。

第一天晚上她来得早,其他队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彼此间已经很熟悉了,互相熟络的人自然聚到了一起热聊,因而形成了对晓玲而言有点微妙而疏离的氛围。

她安静地站在旁边,低垂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背着单词来掩饰无人聊天的尴尬。

晚读结束后,我招呼晓玲和大家一起去吃点夜宵,当这个问题得到了其他人热情的回应,而晓玲仅仅用不自然的微笑回答: “不好意思啊,我肚子不饿,我有点困了,想先回寝室休息了。”

实际上,晚上我发消息悄悄问她,她说:“那只是我逃避社交临时杜撰的一个说辞,因为都不认识我觉得很尴尬。”

我问她:“一遇到这样的场面,你都习惯性地逃避吗?”

她说:“我也不止一次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感到无奈,可是我没办法。学姐,像你这么外向,在大学里一定混的很好吧?朋友这么多,和人交流也不会觉得尴尬,可我就不行了。

像你这么外向,上大学一定混的很好吧

02

晚上晓玲又再次问我:“我很内向,寡言少语,不热衷社交,不善于表达,不擅长沟通,我在大学真的会废了么?学姐,你能告诉我如何才能像你一样外向善谈么?一学期过去了,我真不想这样下去了。”

一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

我习惯了在陌生的场合和不熟悉的人面前热情交谈,在旁人看来,不免多了几分“你很外向善谈”的理解。

而她不知道的是,如今的我曾经比她还要不善言谈。

内向羞涩的我,是在一大家子人的声讨和议论之中长大的。

姑姑说:人还长得蛮眉清目秀,学习成绩也好,可就是这性格太内向了……

姐姐说:妹啊,你这样以后上大学会跟同学处不好的。

我奶奶当然信了,而且是坚信。

往后,无论她去哪儿总是要想法设法叫上我,如果我撇着嘴或者拒绝,她就会抹着眼泪说:“你这样子下去,以后可怎么办呀?”。

我常会被这句话问的无言以对,虽然理智上觉得不至如此,但我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03

刚上大学那会儿,出于对学校的不满以及对生活的厌恶,更加不愿与人交流,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大一上学期,我竟然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包括室友关系都淡如水。

一个学期下来,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开始以广撒网的方式参加各种的志愿活动,报名各样的演讲培训,以此来克服自己不善交际的毛病。

第一次与一群陌生人讲话时的唯唯诺诺,第一次站在陌生教室宣传时的战战兢兢,第一次公交车上演讲时的双腿发软、呼吸急促……在无数个陌生的场合“压”着自己去多说几句话,多和别人交谈,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外向。

实际上,当自己更加清楚认识自己后,才发现其实性格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

别人眼中所认为的我乐观开朗外向,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很 “外向”,反而会有种莫名的“扮演感”。

我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懂得用话语来进行周旋的人,我会的只是在几个好友面前不顾形象地耍耍嘴皮子,而永远学不会在刚认识的人面前应对自如。

可能今天我刚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因为几个话题间侃侃而谈,等次日参加了一场活动,换了交谈的对象,脱口而出一句“你好” ,尴尬的笑笑便会戛然而止。

改变有着潜移默化的潜伏期,就算是想逼自己在某一方面变得外向一点,找到和不熟悉的人相处最自然的方式,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找到自我平衡。

我知道,自己在大学里的状态是在内向和外向的坐标线上来回滚动的。

躁动与安静并存,多话与寡言共生。我对自己说,只要不走向极端,就暂且保持这样的平衡吧。

像你这么外向,上大学一定混的很好吧

04

再次和晓玲谈论起“性格”这件事,说起了自己对于社交方面的“两面性” ,我自己也是因人而异。

我将之前看到一句话分享给了她:“保持不走极端的平衡就好了,在合适的圈子里,你就不是内向了,人际关系的checklist 上不一定都要有一个对勾,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也会不小心灼伤别人烫伤自己。”

如今半只脚踏入社会的我,已经可以接受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朋友关系,是靠大段大段未必有效的交流来经营和维系的,因为我也在一直努力练习自己“知世故,懂人情”的社交规则。

我也只能告诉她:“该聊的要聊,该张口的要开口,该打招呼的打招呼,毕竟我们深处在这个社会,不能和这个社会脱轨。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些过分热情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

既懂得人情世故也有所保留,知世故而不世故,把真诚的一面给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 足矣。

真正的朋友,我们之间没有“礼尚往来” 的客套虚礼,不顾忌交谈内容的得体、有趣,更不在乎对方每隔几天就会出现的“坑队友”以及“最佳损友”行为。

大多数人的内向或外向,只是随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像我这么外向的人,也有内心黯淡无光的一面,在大学有令人羡慕的死党和朋友,但有时也会感到孤独和绝望,孤立无援。

大多时候,我们唯一的依靠是自己。很多路,需要我们自己一个人去走。

相较于和什么样性格的人交朋友,我更在意的是我们的三观对不对口,我们能不能聊得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混的好或差,也不是用性格来定义,而是用实力说话。

外向亦或者内向,真没必要非得给自己贴上标签,将自己归类。内向的人可以外向,外向的人亦可内向,这样甚好。

【怀左同学写作训练营第一次作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