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白雪纷纷何所似——说说比喻的那点事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饼干贝贝

        谢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为题设问,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到底哪个更好呢?看到这两句话,我们会不加思索的认为,谢道韫的比喻自然更好,清新飘逸,能够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从而带来美的感受。

        孙绍振教授则认为,这要涉及比喻的结构分析,揭示比喻的内部矛盾。比喻有三种,一是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二是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是把相同或相异点统一起来,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后面两种是特殊类型,修辞学上叫做“较喻”,通常遇到的、最大量的是第一种。

白雪纷纷何所似——说说比喻的那点事

        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首先从客观上来说,本体和喻体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有质的不同;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如《诗经》“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美女和云本质不同,但在数量众多上给人的印象具有一致性,在显而易见的不同中发现了隐秘的美学联系,这种暂时的一致性给人以忽明忽灭、摇摇欲坠的美感。如果要追求高度的精准,像两个相等半径的同心圆一样重合,只能“有女如女”从而在逻辑上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也缺乏形象感。纪晓岚说比喻“亦有太切,转成滞相者”。

        比喻的生命就是在不精确中求精确。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比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喻小人。”《楚辞》在比喻上比之《诗经》,更加大胆,它更加勇敢地突破了以物比物、托物比事的模式,在有形的自然与无形的精神之间发现相通之点,在自然与心灵之间架设了想象的桥梁。

  关键在于,不拘泥于事物本身,超脱事物本身,放心大胆地到事物以外去,才能激发出新异的感觉,执著粘滞于事物本身只能停留在感觉的麻木上。只有“推陈出新”的想象魄力,才能构成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比喻。

  自然,这并不是说,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凑合一番,便能构成新颖的叫人心灵振奋的比喻,否则,则会不伦不类、给人无类比附的生硬之感。《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不准确、不精密的比喻,读者可能产生抗拒之感。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规律,而且要更加精致,不但词语表层显性意义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意义也要相切。

白雪纷纷何所似——说说比喻的那点事

  回归本题,以空中撒盐比降雪,符合本质不同,一点相通的规律,但以盐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联想却不及柳絮因风那么“切至”。因为盐粒是有硬度的,决定了下落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线的,二是速度比较快。而柳絮是飘飘荡荡的、很轻盈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再说,柳絮要飘飞是自然常见的现象,能够引起经验联想,柳絮纷飞早已和春日景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引起美好的联想;而撒盐的动作和手联系在一起,空间是有限的,和满天雪花纷纷扬扬之间联想是不够“切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道蕴的比喻不但恰当,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谢朗的比喻则比较粗糙。

  比喻的“切至”与否,还要从作家主体来看。谢道蕴的比喻之所以好,还和女性身份相“切至”,如果一个关西大汉有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切至”。有古代咏雪诗曰:“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麟败甲满天飞。”就含着男性雄浑气质的联想,让读者可能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

  比喻的暗示和联想的精致性,还和作者所追求的风格不可分割,如果不是追求诗意,而是追求幽默,那比喻可能就是不能“切至”为贵了。如同样咏雪,有打油诗把雪比作“天公大吐痰”,虽有某种不伦不类的怪异感、不和谐感,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也可能成为某种带着喜剧性的趣味,那就是谐趣。

白雪纷纷何所似——说说比喻的那点事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摘录、有感于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