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父母长期否定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
作为孩子的你,是否有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先受到父母的否定的沮丧经历?
作为父母的你,是否经常否定孩子的想法,甚至在孩子做错事时,不就事论事的批评,而是全盘否定孩子的人格?
那么,你想知道孩子的心里感受是什么吗?
我,是一个85后,独生子女,自然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只不过,这份 “爱”,让我觉得很沉重。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生活完全就是被父母包办的,今天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得听他们的安排,比如想穿一件好看的衣服,会被父母告诉说“这件不好看”,“这件好看穿这件”…….如果不同意,就会以“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强行指责。
等到我长大了上初中了以后,自然有了自己的主见,那个时候经常听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想法被他们否定的声音,比如我想报一个兴趣班,满心期待的跟他们说,结果被泼冷水说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跟老师学了一套健身操跳给他们看,得到的评价是多走路才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听到这些,我的内心中充满怀疑,我做错了吗?这个健身操真的不好吗?那什么才是有用处的?现在回想起来给我心里伤害最大的是,爸爸经常对我说“你怎么这么差,你是我的儿子吗?”完了,你肯定考不上大学”“完了,你这样的能找到女朋友吗”“谁谁家的孩子多优秀,你看看你”……
可能在外人眼里,现在的我也算光鲜亮丽,研究生学历,稳定体面的工作,省会城市有房有车,而且最近几年,爸爸也很少批评我,我一度以为自己过的非常好,曾经的成长经历都不记得了,都人为的屏蔽了。可是,我自己心里知道,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就算是爸爸现在夸我,我还是非常自卑,内心中一点力量也没有,变成了一个讨好型的人。
面对父母的意见和自己想法冲突时,不敢直接表达,而是选择嘴上答应,之后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有时候甚至会骗爸妈,怕他们反对我做的事情,这样让我觉得离他们越来越远。
可能是内心中一直都有一种苦楚,一直都找不到自己的力量,我开始尝试着去接触心理学,去找到自我疗伤的方法。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让我知道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接受心理咨询让我一点点回忆起成长经历中,那些心灵创伤的点;我还去参加了很多期杨力虹老师组织的家族系统排列课程,让我开始理解父母的局限,并找到了其实自己可以活得和父母不一样的力量。这个慢慢找回自己的路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内心的力量却在不断重生。
如今三十而立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育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酸甜苦辣,而父母始终给予着我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可能是有了孩子以后真的会变得成熟,我从怨恨父母造成了我的自卑,开始一点一点的去尝试理解他们。
首先,可能跟现在大多数父母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焦虑心情一样,我的父母在我上学时也被焦虑情绪左右,害怕我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就等于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等于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等于生活的很辛苦,这是他们的逻辑,也是现在很多工薪阶层父母的逻辑,他们坚信,考上好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焦虑使人害怕,进而迷失自己,一旦看到孩子没考好或者不好好写作业就会恶语相加,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次,在我父母的一代人观念里,有很深的“纲常”观念,儿子就得听老子的,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孝,进而演变成了控制和家庭权力斗争,他们见不得孩子不听话,见不得孩子顶嘴,把孩子“乖”当成了好事挂在嘴边逢人就炫耀,殊不知这样的“乖”孩子已经丧失了创造力,丧失了内心的力量,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悲。
再次,我父母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互联网资讯,没有这么多的育儿公众号传播育儿知识,没有现在那么多的亲子教育共享,他们没有学习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意识,觉得吃饱穿暖有学上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孩子的心理感受,呵呵,根本就不会有那种认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呢。
还有,我父母的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记得听我的姑姑说过,小的时候她得了水痘,奶奶跟她说:“你怎么不去死呢,你这个样子没有人会娶你的,你就是丑八怪”。天啊,我爸爸完全继承了奶奶的“毒舌”,相信他也有很多童年心理阴影,只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麻木了,不记得了,但是,心里阴影下的为人处事方式却是挥之不去的。曾几何时,我也感受到爸爸的自卑,感受到了他面对困难的不安和焦虑,感受到了他也是一个讨好型人格。
杨力虹老师曾经说过,“这种原生家庭模式如果没有被警醒到,就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不知道作为80后的一代,你是否依然延续着父辈的育儿方式,对待孩子不听话就打骂,变成了小时候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我想,我们需要改变,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去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让孩子感受爱,在这个过程中,育人育己,带着爱将生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