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学习?(1)——你不得不知道的认知学原理
“老师,我们家这个孩子就是“懒”,回到家就是看手机玩电脑,从来不看书的!!”
“我辞去待遇和前景工作,专职陪孩子读书,可是这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辛苦辛苦赚钱,买学区房,供他好吃好喝,什么都不用他考虑,只要他专心学习就好,可是你看他现在这样子,唉!!"
......
说起孩子的学习,只要是做家长的,没有几个不愁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和心特别大的压根不在乎读书这事的家长例外哈)。在内心中,所有家长都有一个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的标准,进步了的,会说还有比你学得更好的;退步了的,怎么回事?哪里出问题了?玩一会,放松一会,会说你怎么这么懒,就没见你看过书!天天学,会说你学习方法不对,人太笨,这么死劲学也就这样......
在家长眼中,孩子就没几个是爱学习的,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初我学习那会,如何的自发自觉,努力奋进,你学到我一半就不错了!”可是你们想过没?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人这个生物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学习经验和状元笔记成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趋之若鹜的畅销品,但是往往是充满憧憬和激情地买过来,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这种个体经验式的方法介绍看似合理,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更不会为已经形成学习习惯的孩子所用。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写了一本书,叫《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依次阐述了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大脑工作的九条基本原理,科学地解释了我们人类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学会知识的,它们属于人们认知事物的底层逻辑,在课堂就同在实验室一样经得起考验,因此可以运用在课堂环境中,也可以运用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以此来启示家长和教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2010年出版过一版就断版了的好书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1983年于杜克大学获得心理学本科学位, 1990年于哈佛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2000年之前,其研究主要关注以大脑为基础的学习和记忆方面;2000年至今,其研究主要围绕认知心理学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于此。尽管思考是缓慢的,靠不住的,如果成功,人们还愿意动动脑子的。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条认知学原理: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家长和教师需要重新考虑他们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选自《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Chapter 1
十年数学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上课最兴奋地时候,是掌握了一项不需要思考,直接写出答案的方法,比如:三短一长选最长,最后一道数学选择题不是选“B”就是选“C”。所以很多只要是所谓的“秒杀技巧”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考应试教育中深受追捧,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我们的大脑就不喜欢思考,我们的大脑就是畏难的,就是避免思考的,如果能不思考而能解决问题,大脑的愉悦感是超乎寻常的。但是这种愉悦感也是有欺骗性的,它会让你觉得自己真的能解决问题,而忽略了该问题所对应的长期需要记忆的点在哪里,以应试和得分为主要目标导向。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需要如何利用这条原理呢?
持续地让孩子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1、意识到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制的,尽量提与孩子自己相关且在他们认知范围之内的问题,确保提出来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2、把握提问的时机,改变提问的语速,确保在孩子的注意力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并且尽量给孩子的工作记忆减负,让其面对的问题尽量少,逐个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愉悦感;
3、不怕麻烦地记录下你恰到好处的问题,它将是你以后控制问题难度持续保持孩子愉悦感的模板。
第二条认知心理学原理: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重要性,背景知识不仅仅是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更能是你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是在进行记忆检索。记忆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首要资源。遇到问题时,你会首先在记忆中搜索解决方法,如果找到一种,你往往就会立刻使用它,这样做很省事,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很有效。——选自《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Chapter 2
举个例子:
请大家一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记住下列字母:
X C
N N P
H D F
B I C
I A N
C A
A J F
K X
请问你能记住多少?好的,现在我们试试下面这个字母表:
X
C N N
P H D
F B I
C I A
N C A A
J F K
X
我相信第二个字母表你扫一眼就能记住更多的字母,我们只是变换了字母的组合,而我们的大脑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长期记忆的背景知识,比如:CNN(美国有线电视网)、FBI(美国联邦调查局)、CIA(美国中央情报局)、NCC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每年都有篮球赛,全世界瞩目)。
如果你的背景只是里面没有PHD、JFK的储存,你可能还是怎么记得住这两组字母,如果你背景知识里面有PH.D(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的缩写),J.F.K(约翰·费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那个比刺杀的美国总统),那么这些字母你可以不到一分钟记下来,所以事实性知识,自己经历的事情还有已有的背景知识在学习、理解、记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原理对教师和家长的启发是什么呢?
一、鼓励孩子多看“闲书”吧,那些悬疑、玄幻、修真、历史、军事、武侠、人文、科幻类的书看似对学习的课本知识没有一点相关,但是他们在增加孩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孩子的学习理解能力;
二、理论教育必须在孩子的体验之后,增加孩子的各种感官的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类刺激,体验过后才是灌输理论的时候;
三、思考不是天赋,那是一项技术活,需要训练,没有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任何思考只是老师和家长的一厢情愿,所有的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孩子的亲身体验和投入之后;
四、知识体系必须先建立,才会有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思考,没有背景知识,理解都存在问题,如何思考,传授知识的过程,应该先让孩子体验事实本身。
图片来自《为什么学生不爱上学》第三条认知心理学原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要想教得好,教师需要认真考虑你的课堂和你的练习实际上让学生自己想到什么,而不是你希望他们想到什么或者你想给他们什么,因为他们通过思考想到的就会是他们能记住的东西。
要想学到知识,也就是把知识放入长期记忆中,它必须在工作记忆中稍作停留,让学生注意到它,而学生自己的思考方式才能决定这个知识能否进入长期记忆,而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学生对这个知识进行思考和调用,在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中来回切换几次,才能形成真正的“记住”。
——选自《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Chapter 3
无论是工作记忆还是长期记忆,都会出现一个现象叫遗忘,如何在“注意”环境的时候,让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更加长久有效呢?
认知心理学家做了长期的问卷调查,发现让学生知识接受度最高的好老师具备两大共性:和善有趣和课程有条理,这给我们在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其实呢?
一、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时要确保学生会思考知识的意义,那么她要让“课堂变得有趣”,笑话、亲和力、表演、故事是把无聊的内容变得有趣的有效途径,能促使学生的大脑去跟着你的故事和动作去思考知识的意义,无论是表面意义还是深层意义,确保你的教案是从“学生会思考什么”的角度入手的;
二、家长教育孩子,自己情绪不好,任何说教都没有效果,连孩子的工作记忆都进不去,死板的理论说教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有趣,才能引起注意,和孩子的情感联结才是教育的根本起点;
三、知识的传输的条理性本身就含有知识的意义在里面,深入浅出地讲解,条理清晰地分析,各知识点的联系,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彼此之间的意义;
四、大脑不能存储所有东西,那么如何取舍呢?你思考什么,它记忆什么,你不经常想的,它会自动帮你舍弃,循环的复习你自认为“记住”的内容,总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记不住一些内容就是记忆力差,你在拿自己的长期记忆去区别比较孩子的工作记忆,你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不停思考学过的新的“知识”。
关于故事的效用,人类的大脑偏爱故事,心理学上认为故事有“心理学优势”,因为,
第一、故事建立在众所周知的结构上,从而更容易理解角色采取行动的意义;
第二、故事有趣,尤其是隐喻故事,需要听众自己去推论,有趣程度高于理论输出;
第三、故事容易记忆,因为故事需要你思考意义,而且故事是情节的因果关系,一部分情节可以连带下面发生了什么都被记下来了。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呢?我们《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2)再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