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很容易被嫌弃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句话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说的。
其实这部电影拍得蛮好的,讽刺的是排得像童话一样,用色浓墨重彩,每一帧都像一幅油画,随时可以截屏当壁纸,但是呢,讲的却是一个残忍的故事。
松子从小缺爱,小时候爸爸不爱她,长大了每一任男朋友都不爱她。
这不是个例,在我们的身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小缺爱,长大后很少有陪伴她,拼命给她爱的人,有的只有不正常的爱情关系。
这和童年是有因果关系的。
松子小时候觉得爸爸不喜欢她,但是某一次对爸爸做鬼脸,爸爸笑了,她便形成了做鬼脸的习惯,在拍成人礼的照片时做鬼脸,在面对别人的诬陷时做鬼脸,因为她的潜意识里,觉得把别人逗开心就好了。
松子在每一段感情里都拼命地“给”,哪怕当小三,哪怕陪不同的人睡,哪怕被家暴,她都心甘情愿,只要对方和她在一起。
人心偏裨,越是如此,越是被轻视,你看人们养宠物,越是对人类忠心的狗,越是拴在外看门,越是懒洋洋高高在上的猫,越是被抱在怀里。
这就是松子的悲剧,她倾尽一生所有,不过想要一个家,但事实上所有路过的人都在利用她。“即使世界充满痛苦,众人也在努力生存。”值得歌颂吗?一点都不。有句笑话是“女孩儿要富养,不然一个橘子就跟别人跑了。”
富养不一定和多少钱有关,是爱的富养。
中国和日本其实对于女性,都提倡奉献精神,女性为家庭奉献牺牲,为丈夫奉献牺牲,为孩子奉献牺牲,被歌颂传耀,而松子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有好下场吗,并没有。
一生痛苦,一生不能释怀,一生悲伤,一生都在奔向不同的人。
她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我想要什么,怎么做对我自己好,我要爱自己。她一直想着,我要让他满意,我希望他开心,我爱他。
小时候缺爱缺得紧,长大以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讨好型人格,别人一个眼神就担心讨厌你,别人一点小恩小惠就感激不尽。
到感情里,就是——会不顾一切去爱别人,却完全不考虑自己,真真切切,将自己完全放低。却也并不能开出一朵花来。
总觉得自己付出再多一点,对方就能爱上自己。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用钱用爱用付出用自残来逃避。
总觉得自己是错的,所以从来不考虑自己,一直被牵着鼻子走,被卖了还帮数钱。
总是暗自下定决心,下一次不当傻逼,仍然在一次有人伸出手,便义无反顾跟着走。就是因为缺爱啊,就是一点点爱,就让人渴望,所以就算知道是魔鬼的彼岸,也想试一试啊。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自己无条件的奉献和付出当做筹码,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跪着和人牵手,渴望他拉你站起来。做什么梦呢,站起来的权利,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松子啊,就是个反面教材。
被嫌弃是因为不平等。
平等去爱人的先决条件,是好好爱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珍惜自己,别人才会珍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