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社会主义的沉重节目3rd
又是周五,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在这期以青春与人生为主题的节目里,小仙女本着业界良心与现实主义,推一部今天刚刚上映的电影。没有大片的足够排片与客源,但或许,足够祭奠青春。
“嘉年华,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盛世华年。”
“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是我在海边看到有人在拍婚纱照,想到天使穿白衣,这是纯洁的象征。”
当现场观众询问文宴电影的名字由来时,这位外貌温婉的独立电影导演如此解释。
她的温和的外表与坚韧的内里;《嘉年华》梦幻的名字和写实的风格——无一不是对比鲜明。
2017年8月30日,华语电影《嘉年华》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部电影以其明亮的镜头和惊人的锋锐,讲述了一个残酷而沉重的故事。
小文是个十二岁的女孩,沉默,安静,有一双很美的眼睛。
她的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工作彻夜不归;
她和朋友一起受到侵害,清晨不曾回家,而是平静地向学校走去;
她从窗户爬出,抱着鱼缸坐在阳光里,目光哀凉,借以逃离外界的声音;
她和母亲拉扯,救回她喜欢的衣服,抬头看向母亲的那一眼,极尽哀求着原谅;
她离家出走,拍着父亲的院门唤着“爸爸”,最后瑟缩在雕像下独眠;
她寻不到的公道,被谎言掩埋,犹如眼泪干在脸上,如果没有人去说,就像不曾存在过。
影片的开头,是少女凝视着巨大的梦露雕像。在整个电影中,梦露雕像没有一桢全景镜头,然而雕像的细节处那优美的线条和明艳的色泽,尽显女性身体的美好。
而下一桢,女主小米仰起脸,用手机拍下“梦露”裙下的“美丽风光”。
后来,这座雕像被贴满小广告,层层胶纸掩住足踝的线条。
再后来,小小的女孩蜷缩在雕像下沉沉睡去,月光下,她稚嫩的眉眼憔悴如霜。
最后,这座雕像被人拆下,和女主小米一起,去往未知的远方。
它很好地象征了消费时代中的女性处境。
社会为她们量身打造了诱人的嘉年华,也给她们留下羞耻的伤疤。
主观上说,影片中的这些角色无一人希望这起事件的发生。
但客观上,事件出现后,他们都难免被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裹挟过去,成为禽兽的打手,沉默的帮凶。
《嘉年华》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正能量的电影。
它缺少振聋发聩的宣言,缺少意味深长的台词,只有女孩们平静而悲拗的目光里,漫长的留白。
它给我们一个视角,去思考这个盛世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