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心理走出抑郁,拥抱光亮

抑郁疑云

2022-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任平生here

中国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4.2%,我是其中的一员。抑郁症让人非常痛苦,就我自己而言,时常感到胸口发闷得像有块大石头,四肢无力得像被抽干了血,内心像个飘在高空快爆炸的气球,非常惶恐。其实说出自己得抑郁症的事情让我感到不安,因为抑郁症的科普做得并不好,在人们印象中抑郁症似乎就是想不开,和心理脆弱有关,这样的误解让人难受。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得了抑郁症,觉得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种病耻感很普遍,有一次我加了一个抑郁症患者交流的微信群,当时看到有人问群主是否是抑郁症,群主回答说自己没病。这就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觉得没病的人不应该在这群里。后来群主是这样回答的:“我得了抑郁症,但从来不觉得自己有病,难道你们觉得自己有病吗?”这就是病耻感,然而觉得自己没病并不能让抑郁症好起来。总之,这种疾病的常识和研究,相比常见疾病,仍然处在迷雾之中。

最想康复的一定是患者本身。我自己在诊断出抑郁症和焦虑症之后就慌了,阅读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希望尽快好起来。但是事与愿违,病情一直都没什么根本性的好转,前几个月每次去医院拿药,医生都建议我直接住院做电休克治疗。这足以见我病得不轻。我以前也住过院,住院治疗主要是在药物和电休克治疗上面下功夫,药物治疗很重要,但我总觉得抑郁症的根源来自患者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不能发现和理解这一点,光做药物治疗去修复大脑神经元回路,无法彻底好起来。

我觉得抑郁症的心理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概括,这个实验叫做“北极熊实验”,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尝试做这个实验。实验很简单,要求受试者在10秒钟内不想北极熊这个动物。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你越试着不去想某件事物,某件事物越会跳进你的脑海中。同样的,在面对某些痛苦情绪感受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觉得这种感觉不好,会影响健康,所以试着不去想这些感受,然而这些感受还会卷土重来,这就是抑郁症的开端。抑郁症并不是人们面对痛苦情绪的反应,而是“面对痛苦情绪的反应”的反应。

普林斯顿大学给入学新生做过一次心理实验,学生被分成两组参加一场考试,试题都非常难。第一组学生被告知考试目的是为了检验他们到底有没有资格进普林斯顿大学,第二组学生则被告知考试目的是为了看看他们优秀到什么程度。结果是第二组的平均成绩要远高于第一组。仅仅是语言引导上的不同,让这些学生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了威胁和挑战两种态度,造成了结果的巨大差别。在体育赛事上,运动员们也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面对这些感受,决定了他们能否发挥出正常水平。美国的一位女短跑运动员,一到赛事就紧张得不得了,无法正常发挥,这让她非常苦恼,就找到了一位运动心理治疗师,希望自己可以不紧张了。这个治疗师回答说:你不可以不紧张,紧张才能让你血液流动加快,身体机能变强。下次你再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很好,紧张让自己可以更专注地投入比赛。这位运动员果然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我想,人的每种情绪都在发挥作用,起码在过去发挥过作用。改变面对情绪的回避态度,选择接受自己的情绪,才有机会洞察情绪背后的想法和情绪的用处,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才能慢慢好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