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慢性疲劳当秋乏!5招教你调节秋季疲劳

2024-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冷雪儿涓涓细流

不少人深陷疲劳感之中,觉得可能是秋乏了。慢性疲劳和秋乏都有身体疲倦、乏力的感觉,但仍有区别,不仅要正确识别,还要学会调理。

一、别把慢性疲劳当秋乏

秋乏是季节性的,可调整,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于疾病,通常与季节变化有关,随着调整生活习惯,身体适应了季节变化,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而慢性疲劳,是持久性的,慢性疲劳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而且症状不会随休息而明显改善,可能伴随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肌肉酸痛、关节痛等多个系统不适。

二、中医5招教你调整疲乏

1、外治:午间采阳驱湿浊

秋季阳光稍有和缓,可以在午间晒背,通过督脉蓄积阳气,让充足的阳气驱赶盘踞在身体的湿浊阴气,尤其适合久坐、活动不足、脾胃运化不畅、阳虚体寒、手足不温的人群。

2、食疗:五指毛桃搭配山药

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山药可以同时补益脾、肺、肾三脏。将五指毛桃、山药、小米煲成浓稠的粥,每周2~3次,改善脏腑功能不足的疲劳感。

3、穴位:按摩两穴解疲乏

关元、百会两个穴位,具有补虚培元、提神醒脑的作用,若想缓解疲劳,不妨每天每穴按压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达到提神解乏的目的。如果疲乏困倦较重,可每天按压多次。

4、按摩:耳朵可以摩提拉

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20次,可对全身进行保健,疏通经络、振奋脏腑、强身健体。以拇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20次,可防治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等。提拉耳尖20次,有镇静、止痛、抗过敏、清脑、明目等功效。揪拉、摩擦耳垂20次,可防治头晕、视疲劳、耳鸣等。

5、休息:闭目养神复精力

中医讲“目受血而能视”,对于经常熬夜或劳作无度的人群来说,闭目养神能够减轻对肝血的消耗,有助于减轻日间的疲劳感、恢复精力体力。在闭目养神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深呼吸或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