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土乐土,安得我属?》
第一篇 “都市户口”
“乐土”这个词是高三时,我的老师们最爱用来形容大学生活的一个词语,他们经常会在我们情绪低落时鼓励我们,类似”努力这一年,幸福一辈子……大学就是你们的“乐土”,课少,有大把的时间,想看小说就看小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时,单纯天真的我们都信以为真:“大学,乐土?真的吗?太好啦……”
而“都市户口”的故事就得从十三年前的那场高考说起。当时的我只有18岁,因为报考了城市的一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要求办理学生户口迁入城市,因此人生中获得了一次“都市户口”机会。
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的时候,我早已外出打工了。高考后,由于家境贫困,填完志愿后,我就立马独自外出到一个本省的直辖市打短期暑假工。夏日炎热,为了省钱,借宿在一对陌生的工友租住的单间屋里,工友俩人挤睡在一张小床上,所以我只能睡地板。一个多月后发工资了,才在租住房附近的小超市打电话给母亲,电话那头的母亲没有嘘寒问暖,也没有过问我的打工生活如何,只是命令似地让我辞工回家,因为大学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在家的弟弟帮忙看了入学要求,说需要办理户口迁出等手续。母亲说她不识字也没时间,不会办理,所以需要我自己去处理,另外由于大学报到有时间限制,所以母亲再三催促我尽快回去……
于是乎,我辞工回家了,但我也从未办理过户口迁移,只能去当地派出所挨个问人咨询打听,最后挤在一群熙熙攘攘前来帮小孩办理上大学户口迁移业务的大人堆里,就这么人生第一次地、稀里糊涂地、给自己办理了户口迁出手续。
对于户口的理解,当时可以说毫无概念,大脑只是一片空白,也没有太多的思考。
若要问:“户口是什么?”
恐怕当时只能回答:“不知道,一个户口簿而已吧。”
若还要问:“户口跟家有什么关系呢?对我们平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恐怕当时也只能回答:“不知道……”
父母从未跟我谈起户口的意义,十二年的学校教育也从未涉及到,又没有社会阅历,当时手机、互联网等等都未普及,信息闭塞,除了学校,对外界社会一无所知,所以对于一个愚昧无知的小白而言,户口就是一个小红本子......
直到十三年过去了,身份已从小女孩变成孩子他妈,这时候的我才知道户口的一些含义,官方的解释是:“户口是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换句话说,户口与“家”、“人”是密不可分的。
“天下之大, 何处为家? ”有人说,“心安之处即是家。”按通俗的理解,家应该是个温暖的避风港,是身心疲惫的疗养栖息之地。或许当时的我根本没法从现有的家里感到心安吧,也不知道户口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它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一辈子很难改变的符号……
其实,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曾建议我报考当地直辖市的一所大学,强调说“离家近……”但是,或许由于从两三岁懂事以来,父亲就开始嗜赌、对家庭极不负责,全家老小只靠母亲外出打临时工维持生计,父母因此也常年不合,印象中有N次吵架闹离婚……当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尽管在外人眼中我是个乖乖女,但听到母亲说的“离家近”三个字,心里本能的第一个条件反射:“离家近?才不要!就要离家远远的!长期的折磨痛苦已经受够了,我得离开,我要走得越远越好!......”
所以就这么毅然决然地、非常单纯天真、叛逆地填报了离家特别远的北方城市,当时也算是如愿吧,考上了城市的一所大学。年少轻狂的我,当时心里想到的都是终于可以摆脱了,完全沉浸于自己的解脱喜悦之中,根本没有思考过家、户口等等的问题……特别单纯地想,“学校既然让迁户口,那就迁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离开那个讨厌的家再说吧……”
可以说,完全是在逃避、冲动、叛逆的情境下,办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户口迁移手续。然后也就这么特别单纯、天真、无知地去城市上学报到了。我家是距城市有三千多公里的小县城,当时去城市比较近而且比较省钱的路线,就是先坐五六个小时长途汽车到直辖市,然后再从直辖市换乘火车。当我独自一个人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提着大皮箱气喘吁吁地爬楼梯来到13楼的宿舍时,发现全宿舍除了我,所有人都早来报到了。
宿舍四张床,上下铺式,总共八个床位,只剩下最后一个上铺位置。记得特别清楚,进宿舍那一瞬间,其他人都是有父母的陪伴,有的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组团来城市一游,都争相帮忙安排好了学校的一切。我的下铺是来自江南的一位美女小米,走进宿舍时,小米妈妈正在娴熟地帮忙收拾床铺,当她看见我只身一人进来时,操着非常悦耳的江南水乡的声音而且特意提高了八个分贝说:“就你一个人来的啊?!”看着全宿舍人都张大嘴巴惊讶地看着我,腼腆的我,特别尴尬地“嗯”地应答了一句,然后隐约听到小米妈妈说的那句“厉害!......”
后来才知道,我是宿舍八个人中,家离城市最远的一个,没有时间解释,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没有带被褥等生活用品,心里想着得尽快安顿下来。为了省钱,没有直接去宿舍公寓买配套好的被褥,一个人穿梭学校周边小超市去置办床铺及生活用品后。等到晚上所有东西置办好,爬上自己的床位去铺床的时候,才发现床头正对的天花板的一大块墙壁是皲裂的,我只好用报纸先糊上,心里只能庆幸还好发现及时,床的另一头的天花板没有问题,这边即使墙壁脱落,脸朝另一头睡,最多只能砸到脚,白泥墙灰这么轻应该也没啥大碍呵……就这么简单地布置了自己的床位,几天的旅途疲劳让我非常满意这个临时窝。
大学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当时都是年少无知、天真无邪,没有特别注意来自城市或天津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后来只是隐约从同学们的议论中才知道京津两地考生,录取分数线比较低,从其它省市考来的同学几乎都是当地学校的学霸。另外,我们的专业总共开设两个班,每个班三十一个人,总共六十二个,其中城市的三个,天津的四个,其他省份最多只招收两个。
刚上大学的我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不同地区的户口问题导致的种种“不公平”,学校统一招生,跟我们这些学生有什么屁关系的呢?再说抱怨有什么用呢?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法追究呵。另外,从老家把户口迁入城市,然后身份证地址换成了城市的,当时的感觉就是遵守学校例行条规一样,所以根本没有感觉到都市户口有多么重要,身份证换成城市地址有多么荣光……所以大学四年从未考虑过要珍惜这人生中仅有一次的“都市户口”机会.......
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户口及家庭的认识,或许从他们大人的一言一行中,有比较多的耳濡目染的经历与认识。他们经常会抱怨家长的手伸得太长、管的太多,即使上大学了,也会不时派城市亲戚朋友来嘘寒问暖或指点规划,比如会提前指引、督促你找个能落户口的单位是多么重要;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唯一的出路;考公务员、考公务员抑或继续考研读博深造是最好的方法。
大学四年生活,刚开始都挺单纯的,就是学习生活,后来渐渐开始有一些价值观念的分化,舍友们渐渐地开始谈恋爱或者被家里人介绍相亲对象,寝室聊天时,经常会听到大城市的舍友们讨论不一样的话题,比如找男朋友时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千万不要找农村的,要不然七大姑八大姨都跑到你家里去,弄得像旅馆一样.......
像我本身就是从农村小地方来的学生,大学四年寒暑假是宿舍唯一一个留校的,只有在忍不住想家时,会跑去学校话吧花钱打电话给家人,但是母亲为了省钱,总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让说太多废话.......就这样独自在城市,后知后觉地,稀里糊涂地、迷茫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生活。
第二篇 “打回原籍”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有人说,“大学四年如梦一场”,对于这句话感同身受,深有体会。80后的我们早过了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工作的年代,所以大学一毕业,就像好多人就失恋了一样,很多人不但失恋,同时也失业了,更悲催的是毕业即负债了。特别是毕业当年刚好赶上金融危机,工作非常不好找,对于靠助学贷款上完大学的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毕业后银行方立马发出了还债通知书,所以毕业即负债。一时间从“象牙塔”里的“共产主义社会”式的和谐美好的生活里,瞬间被打回到赤裸裸的、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无业游民,身负重债,举目无亲,没有住所,独自拖着行李箱走街串巷或游荡于各个地铁线路,什么感觉……
大学毕业那一年,宿舍四个考研,两个考雅思,一个考公务员,唯独我的目标简单明确——找工作挣钱。找工作尚且困难,要找个能解决户口及档案问题的单位更是遥不可及,由于毕业后生活压力山大,这个时候也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户口及档案问题,只能是听从学校安排,学校要求毕业后户籍及档案立马迁回老家,同时还给了迁回家的车马费。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我,于是想都没想,就立马把户口及档案迁回家了。就这样我的户口从城市被打回了原籍。
全班两个专业62个人,加上考研考公务员失败的,有70%以上找工作的,但几乎都没有找到能解决都市户口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班花小敏。毕业的那最后一学期,爱八卦的同学议论纷纷甚至还无聊地去跟踪接送小敏的小车。最后他们分析的结论是她是傍大款的,说那个大款开的车是当时奥迪最新款,每次小敏外出回宿舍都拿了特别多的装扮精致的购物袋回来,眼尖的同学说那些都是奢侈品牌的包包或衣服......据说那个大款帮忙安排了个国企单位,能给落都市户口......
其实对于小敏的印象,我一直感觉她应该是一个很漂亮、很阳光、很热心的好女孩,私下她曾借过我钱还助学贷款,心里还是很感激她的。据我了解,她的家庭条件应该是很不错的,而且是独生女,不差钱,而且她有直辖市的户口,尽管不是都市户口,但是具体没有细问过,不知道是她的感情出了问题,还是为了留京的户口工作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是,班上一个男生喜欢同宿舍的江南美女小米,而且他们来自同一个省份,是老乡,按正常的逻辑两个人毕业后应该能走到一起,但最后听舍友说他们早分手了,原因是男生的目标很明确——他要找个城市(户口)的女朋友,而我那位舍友尽管是江南美女,但不是都市户口......
同年毕业的同学中,除了考研及出国的,极大多数考研失败或考城市公务员失败的,都回老家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了,极少数的留城市工作了,但可以说除了小敏,没有一个人获得了都市户口。不过后来听同学们说小敏最后可能跟那个大款分手了,因为那个“大款”曾给班上很多同学打电话或短信联系寻找小敏,都市户口最后有没有落实具体不得而知,因为毕业工作后,小敏没有再跟班上任何同学联系,永远消失在我们大学同学的通讯录里了……
第三篇 与“都市户口”再次擦肩而过
就这样我们毕业了,工作后留京的舍友们小聚,谈起大家的现状,来自城市的舍友由于不能忍受公司天天加班,于是辞职了,家里人帮忙找关系最后去美国当老师了;天津的舍友小丽在学校租了房子继续努力考研,而且四处打听有没有渠道可以落都市户口,甚至说家里可以帮忙出钱,十多万都行......当时燕郊的房价三千多一平,十多万能买套房。当时由于单身,对户口和家也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助学贷款负债未还清,所以对她们关于户口的言谈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插不上嘴......
后来读研的大学同学们相继也毕业了,但由于城市每年都在控制人口,缩减留京落户指标,即使研究生毕业,受聘于事业单位但仍然没法解决都市户口。同年研究生毕业的几个老乡们也都没有取得都市户口,不少老乡朋友相继回家发展了。
舍友小青研究生毕业后,同样没有获得都市户口,但很幸运的是其男朋友的单位能解决户口问题。有一次,舍友小青和男友为我做媒,帮忙介绍了一个其男友单位的同事,据说也有都市户口,当时舍友出于好意,偷偷告诉我,“如果跟有都市户口的结婚,满几年以上(具体忘了多少年)可以给解决都市户口,但告诫我谈恋爱时不要表现出来……”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根本没有把朋友的话放在心里,或许内心对于感情还是偏向于感觉,看不惯对方优越感十足的傲慢态度,然后两人相互以性感不合就分手了。
后来网上尝试过相亲,陆续也认识了几个有都市户口的人,但是感情的事情不是你能左右的,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所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绝缘体似的跟都市户口永远地擦肩而过了……
再后来从舍友小丽那里得知,她也努力了N种方式去办理都市户口,去找中介,或者托人找城市郊区中小学校去实习,想通过留城市中小学校当老师解决户口问题。但最后几番周折找了到学校实习了,刚进学校不久,那边的介绍人明着让小丽要交至少三万元打通上面的关系,还好,小丽当时比较理智,反问“交了这钱,能留校吗?能给都市户口吗?”介绍人的答复是:“这只是疏通上面关系的第一步……”
最后小丽知道这是无底洞,不靠谱,所以读研期间通过学校交换生机会,出国留学了.....
第四篇 融入不了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时间如流水,瞬间都已过而立之年,当年的大学同学们相继结婚成家,都成了孩子他爹他妈了……这个身份的变化,意味着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了,你肩上背负着下一代希望的使命!用“使命”这个词或许太沉重了,但赤裸裸的现实社会告诉我们,这个词用在当今每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早在我的结婚宴上,有老家朋友就建议尽早从城市回老家来,因为她姐姐和姐夫也一直都在城市工作,尽管在城市都有房了,但是没有户口,小孩没法在城市读书,所以最后被迫回老家了......当时我还没有小孩,对于她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心里想小孩都没有,没必要考虑太久远的事情吧……
结婚两年后,有了自己的宝宝,类似户口、小孩上学等问题突然活生生展现在在自己孩子身上时,顿时焦虑不安起来,开始关注朋友圈以及关于非京籍儿童上学的新闻。
尽管我跟老公都连续缴纳五年以上社保,符合城市购房资格,但面对天文数字的房价,我们只能放弃;虽然城市今年也开始了积分落户,但是由于仅仅是本科学历而且无房,再加上去年刚跳槽,公司规定需要工作满一年的才能有资格申请,所以公司这关都没法过去,自然只能放弃……房子非必需品,没有房子,我们可以租房。老公在海淀上班,我在朝阳上班,两个地方的房租太贵,就一直在房租较低的郊区租房,租住小区附近就有小学,是个非常不知名的学校,可以说是城市当地的人都不稀罕的学校,我曾天真地以为应该能上这个小学吧。但根据该区最新出台的非京籍入学政策几乎没法指望:非京籍的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该有房的,只要在城市有工作社保证明就可以上学”;第二种是“非京籍在该区无房的,工作地必须在该区且缴纳一年以上社保才能上学”。
该郊区由于IT公司云集,房价上涨过快,根本买不起;虽然城市市政府出台了各种调控政策,推出了共有产权住房,该区的共有产权住房价格貌似我们可以接受,但严格的工作地社保要求导致根本没有资格购买。
更可悲的是,我们原本打算东拼西凑在全城市价格最便宜的另外一个郊区买个老破小,但是该区的非京籍入学政策又另外一个政策,在该区有房的非京籍也需要提供在房山区的工作证明及几个月以上的社保证明.....
一个城市,十六个市辖区,每个区的入学政策都不一样,当我们被各个政策弄得晕头转向抱怨时,网上查阅到大量非京籍家长或过来人的经历时,突然发现我们的抱怨控诉是多么苍白无力……例如某新闻报道“某城市公司CEO声称每年纳税四百万但由于没有都市户口,小孩没法正常读书,连私立学校都没法读....”还有更早的新闻报道“非京籍高考考生及家长联名起诉城市市教育局,但最终败诉……”还有在城市有房的非京籍,即使买房了,但由于工作不在那个区,也没法就近入学.......最悲催的是非京籍无房家庭,为了让小孩上学发朋友圈悬赏一万元求人帮忙办个证明。由于租房,需要房东配合办理合法居住证明并缴纳房屋税,但由于学校出台了“六年一学位”的规定,很多房东以此漫天要价,甚至给钱都不愿意办理,原因是要生二胎怕名额被占用......
网上有各种讨论关于“非京籍在城市上学的几种出路”:第一种改国籍;第二种出国留学,第三回老家,第四放弃大学读职业学校.......
想来想去貌似只有一种回老家的方法才现实,毕竟是故乡,咱们有户口……
但是回家才发现,老家,那早已经是你回不去的故乡了!能找到工作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房价简直和城市一样的天方夜谭,没有几个钱袋子的支撑,首付款都凑不齐!
另外最关键的问题是回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由于年龄的问题,合适的职位,几乎没有......而且每年过年回家时都深有体会,老家虽然是个全国不知名的无级别的末流小县城,除了房价比城市便宜,但生活消费水平绝对跟城市是一个水平的!你想去饭馆吃饭或是买件衣服,几乎跟城市消费水准齐平!售货员的解释比较专业:“我们是全国连锁店,全国统一价格!”一语惊人,突然梦醒,发现那是真的是传说中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老家......
哭泣的心灵不是你放声嚎啕就能解决的!仰天长叹,试问:“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家?乐土乐土,安得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