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临界知识,走向人生巅峰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5422/c4c59b211424bade.png)
很多人早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慢慢就感觉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了,能力增长碰到了天花板;很多人刚进入一个领域或接触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因为学会具体方法和技术,能力会迅速增长,可是能力提升的后劲会越来越不足,甚至会停滞不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缺乏关于系统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打通知识体系。
临界知识是指能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规律,一旦掌握了临界知识,懂得和理解了整个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可以将跨领域的知识相互借鉴和应用,学习速度会越来越快。
可是我们该怎么发现临界知识呢?成甲写的《好好学习》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1、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具体做的时候要多留心,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要思考背后是否应用了我们已有的规律,就比如说我对沟通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听《好好说话》节目,主讲们会就一个有关沟通的具体问题详细分析,然后给你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他们给的答案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去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就能一针见血的看到问题本质?因为我们不知道背后的规律,没有完整的体系。对习以为常的事情探寻原因的好奇心,就是发现事物背后规律的第一步。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出处
尽管我们可能发现了背后规律,但是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找到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也就是需要找到重要的结论是怎么来的。
这点我自己做的不好,没有去追溯根源。比如说我们都可能接触过一万小时定律,但是不知道这个定律的出处在哪里。事实上这个结论来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比如说一万小时定律,我们会发现刻意练习很重要。但是刻意练习为什么这么重要,可以尝试从几个更加基本的原理去解释,比如说生理学上的知识,学习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链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学习掌握的更牢固。父母也经常跟我们说熟能生巧,与这个原理也相互对应。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个领域的解释没有相关的储备知识,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怎么办?
有两个解决方法:第一,我们想办法找相关领域的书籍,看看有没有别人的研究结论可以参考;第二,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的解释,然后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
比如说我和一个朋友第一次见面,发现聊的不尽兴,我就思考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发生呢?我要想办法先看有关沟通的书籍,发现可能是因为沟通情境不好让双方不能敞开心扉,或者说因为没有找到对方喜欢的话题等。然后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的解释,将自己的自身情况与书籍相结合,假设自己就是因为找话题找的不好,没法深入聊天,那么我就要多和别人沟通来验证,因为刻意训练能让我多了解自己,也能提升自己深入沟通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发现和掌握临界知识能让我们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更快的到达知识的金字塔,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慢 ,但是我们有的是耐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