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第八》05:要不要降维打击

2020-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论语·泰伯第八》05:要不要降维打击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的编排,真的高明的很。你说它有章法吧,好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章法。你说它很随意吧,好像冥冥之中那些文字之间又有着潜在的联系。比如《论语·泰伯第八》中的这几段文字:曾子一出场便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生死关头,他最关注的的居然是自己的脚和手——“启予足,启予手”。紧接着,孟敬子来讨人生法宝时,还是这位病重的老者,开始谈容貌、颜色、辞气的问题。再然后,便是用自己的朋友现身说法学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后面的便更远大了,讲得是托孤寄命的品性,为士弘毅的决心。

隐隐然,这里边似乎有个由本至末,由近及远的顺序问题。人生最难得便是管理好自己的手脚。即便是管理好自己的手脚这种事,也是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然后才有管理好自己的容貌、颜色、辞气的问题,才有如何做好笾豆之事,乃至于承担起托孤寄命、为士弘毅的大使命的问题。

表面上看,后者似乎才是人生大事,前者诸如管理好自己的手脚,完全就是小儿科。但在曾子看来,却不是这样的。在他的头脑深处,实际上是有一个修、齐、治、平的雏形的。修好身才能齐家,齐好家才能治国,治好国才能平天下,前一个要件具备了才好做后面的事情。反过来讲,治国、平天下还有一个外在机缘的问题,修身、齐家则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好的事儿。修身是根本,有了根本才有了后面的衍生物。

前面,曾子丢开孟敬子讨问的如何做好“笾豆之事”的问题不谈,专门谈学问对于人容貌、颜色、辞气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从做人的维度,对做事的藐视。相对于做人而言,做事是低纬度的事情。人做好了,做起事来和降维打击差不多,自然变得轻松自在。

孟敬子可能理解不到这一层,所以,曾子自己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一、以能问于不能

说起做人,最大的问题便是对于自身局限性的突破——也就是如何把自己放置在一个更宏大的人生意义场中。

“能”在曾子看来,是天才,是有聪明才具的人。这种人也是有着自带的人生局限的——简慢,这种人会在不断的与人切磋、交往中,膨胀起过分的自信来,变得自满,不肯向人请教。

“以能问于不能”,不仅仅是个道德涵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见识,是个做学问态度的问题,是个愿不愿意做进一步的精进的问题。“以能问于不能”,既是道德上的谦逊,也是学问态度上的求真。非如此,便不能突破自己的人生局限。儒家所树立的圣人——虞舜便以“好察迩言”著称。

从维度的角度讲,同样作为有聪明才具的“能”者,如果通过“好察迩言”,多出一分对自身局限性的突破,便能顺利晋级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以下围棋为例,高段位的高手对低段位的棋手来说,纯粹是降维打击,是没什么悬念好讲的。

二、以多问于寡

“多”是渊博的意思,“寡”是片面,不够渊博的意思。

在孔子的思想深处,总是希望万事万物,甚至诸种价值观各就各位,各守本分的。所以,即便是“多”、“寡”这些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在孔门弟子看来,也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的,也是不能过分,需要讲究个度的。

“多”是渊博,但渊博是宽度,宽度够宽了,最直接的缺陷是深度不够深。

“寡”是不够渊博,也就是宽度不够,但宽度不够时,往往容易形成精深。

“以多问于寡”绝不简简单单是个高风亮节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看到自身局限性,愿不愿意潜下心来做学问的问题。今天,我们调侃专家为“砖家”,一定程度上是对那些缺少宽度,带有局限性的“寡”者的轻视和调侃。真正有修养的渊博者,是不会这样轻视专家的,他们会通过“以多问于寡”来打破自身的局限,自觉升入到另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

三、有若无,实若虚

浅层次来看,“有若无,实若虚”是一种修养,一个渊博的人,在待人处事上平平常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一样。一个内涵深厚的人,表面上看与常人无异,虚心、虚怀若谷到让人觉得空的程度。

孔子自己便是这样的人,进入太庙时,“每事问”,以至于众人提出“树为鄹人之子知礼乎”的疑问。

深层次来看,真正学养深厚的人,更愿意追求长远、有恒的事物。孔子自己讲:“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对于不能长久有恒的境况,君子是不愿意追求的。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是难以做到有恒的,与之相对的“有若无,实若虚”便更能指向于“有恒”的境界。

四、犯而不校

“犯”是冒犯的意思,“犯而不校”,是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因为维度太低,无意间的不敬和冒犯,从来不计较,不记恨。一则,计较、记恨实际上是将自己和冒犯自己的人放在同一个维度层面去较劲,这不是一种上进的态度。二则计较和记恨,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在高纬度上的优势,和低纬度的生物本能站在一起。

网上有段特让人宽心的话:“狗咬我们一口,难不成我们也要跑上去咬他一口?”

这话虽然说得解恨,但层次不高。真正的“犯而不校”全然没有恨意,有的只是高纬度者对于低纬度者的怜悯,有的只是高纬度者对于低纬度者的责任。

假定我们是一个彪形大汉,在街面上碰到弱女子或者小孩子,我们哪里会有和他们计较的心,应该起的是对他们的怜悯和责任。走上前去,帮助他们,这或许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这一连串的修养、精进策略,是帮助一个人从低纬度跃升到高纬度的关键。这些路径和要点,显然不是曾子杜撰出来的。他自己说了:“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从前,我的某位学养深厚的好友就是这样修为自己的。

不要总是贪恋降维打击的爽快,你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维度升高。至于要不要在降维打击中成为居于更高维度的人,全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