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校园文学读书

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92)

2025-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吹风

      第八章 赵匡胤的死因猜测

        第一节 记载简单是史书惯例

(续昨)那么,能不能因为没有“不豫”这两字,从而判断该皇帝属于非正常死亡呢?当然不能!如果用怀疑的目光审视一切,有这“不豫”两字的皇帝死亡,也可以揪出问题来。

就比如赵光义的死亡,《宋史.太宗本纪二》(卷五)的记载是这样的:“(公元979年三月)癸巳,追班于万岁殿,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五十九。”

所谓“追班”,是指百官按位次排列谒见皇帝,既然赵光义能接见百官,为什么又冒出一句,“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呢?说明此时赵光义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了,百官追班,不过是临终前的告别。

赵光义什么时候得病的?《本纪》有五个字记录“(二月)辛丑,帝不豫。”结合他三月驾崩,赵光义可能连续病了一个月。

如果钻牛角尖,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追问,得病就会死么?怎么没有病危的记录?很多皇帝死之前还注明了哪天“大渐”(指病危)啊!赵光义病重期间还在处理国事,一直到死前一天才没有临朝听政,“壬辰,不视朝”。怎么第二天就死了?结合赵光义最后一段时光,王继恩陪在身边,王继恩胆大妄为,有拥立赵光义长子赵元佐的想法,假如再增加一点想象力,赵光义病情恶化以致驾崩,是不是赵元佐指使王继恩做的手脚?

我们怀疑赵元佐,有依据吗?有啊!《宋史.赵元佐》(卷二百四十五)记载,赵元佐本来是皇太子首要人选,因为赵廷美的死亡而性格大变,有时因为身边人犯了小错,他也用利刃处罚,有次喝了酒,纵火焚烧宫室。赵光义只能将他排除在皇太子人选之外。

如果用阴谋论来套,赵元佐会不会因为失去皇太子位置,怀恨在心,勾结王继恩对赵光义下毒手呢?我们能够这样无端猜测和分析问题吗?带偏见的猜测,就如先入为主的刑讯逼供,是很可怕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