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二四(七患3)
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思来想去,还是早晨读书为最佳,尤其是职业人忙忙碌碌就是一整天,也不知道做了些什么。
墨子老先生说的是——遇到馑年(就是前面说的五谷之中有一谷不收的当时),凡是朝廷里做官的就应该自大夫以下都要接受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一(我们现在就有降薪的传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现在虽然都说大环境不争气,实实在在并不是有一谷不收啊);遇到旱年(五谷中有两谷不收),朝廷里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减去自己俸禄的五分之二(看看我们是否真的降薪降到多少为合适,拭目以待);遇到凶年(五谷中有三谷不收),工作人员就应该减去自己俸禄的五分之三;遇到匮年(五谷中有四谷不收),工作人员就应该减去自己俸禄的五分之四;遇到饥年(五谷不收),那么全部工作人员没有俸禄,只供给饭吃维持生存也就行了。
所以说若是一个国家遇到凶饥之年景(那简直就是灾难来临了),国君(领导人、管理者)就应该减去自己日常吃喝用度的五分之三;大夫(中层骨干们)就应自觉地撤去原来悬挂的乐器,读书人不上学去安逸地读书,国君上朝的衣服即使是破旧了也尽可能不重做更新;(以前好年景时候)原来接待诸侯客人,四周邻国使者的招待,无论是早餐晚餐都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丰盛了;(以前好年景时候)驾驶的四匹马的马车撤掉左右两匹,道路即使坑坑洼洼也暂时不加修理,马匹们不再喂粮食(喂草料),婢妾们不再穿丝绸(改手工老粗布),如此这般都是在表明衣食住行已经匮乏到极点了。
其实,这正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危机时候能否团结一致共渡难关,也就是考研凝聚力向心力是不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最紧要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