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高端视野】散金碎银粗石头

【也谈读书那点儿事】* 随笔

2019-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古蓝云
行路风景

【一】

说起读书的话题,那可是再普通不过的新、老话题了,但凡有些文化底蕴的人们,都是绕不开这类话题的。更不用说一个像我们这样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以及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许多的芸芸国民了。就说国外很多地域那些原本不怎么出彩的族群,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现在也都程度不同地勃发了缤纷璀璨的光华。何况我们呢?当然再也不能落于人后了。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和生存技能的必由通道之一。

书籍,是人类在漫长、艰难、曲折甚至血腥的征程当中记载或寄寓各类活动体验内容的自觉行为,也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的载体。甚至从很多层面上说,书籍是人类思想、情感、经验、教训、技能的精华浓缩方式之一。

我以为,所谓读书,其实质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当然,这种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形式则是千变万化不一而足的。

不管怎么说,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引领潮流的先进文化,那么,她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不可想象的。各国、各地域、各民族、各阶层、各个个人,如果不懂得沟通、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性,其未来前景也是难以想象的。而读书,只是这种文化共生和交流的一种形式而已。事实上,古往今来,但凡能够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们,鲜有不读书的。当然,怎么样能够做到汲取有益的精华,剔除有害的糟粕,应当成为我们的本能和原则。

因此,说起读书的话题,现时代,更可以说几乎人人都可以讲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撩到了这个话题,好多人都可以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就算在讲坛上,那教师、讲师、教授都可能模糊讲者与听者(学生、官员以及其他听众)的界限,云山雾罩,无所不能企及。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好事的。至于我们的辨识、判断和筛选,也是每个人必需的功课。

是的,说起读书,我忽然想起了几句老话,

“书非借不可读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诗书传家”,

“三代不读书,变成一窝猪”,

还有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说法,等等,其实,有些个说法,也都是发霉的老黄历了。而现代人对于“书”的认知和态度已经今非昔比了。就是说,记载人类文明内容的工具和技术早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

【二】

说起读书(这里主要的是指纸质书籍),不妨聊聊我自己的一些经历。我不能说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更不是嗜书如命的收藏者,不过一介草民罢了;但是,任何自轻自贱和人微言轻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尽管如此,几十年下来,天南地北的辛辛苦苦倒也积攒(买)了至少有5000余册。大部分也就是泛泛浏览,就置之高阁,很少专心致志地去研读什么。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书籍常放在案头或床头。例如(随意晒一晒,朋友们可别笑我哦)近期翻阅的一些:

《饥饿》(马丁·卡帕罗斯)、

《暴力》(兰德尔·柯林斯)、

《政治思考》(格林·廷德)、

《弹性》(列纳德·蒙洛迪诺)、

《福柯的生死爱欲》(詹姆斯·米勒)、

《坎贝尔的生活美学》(戴安娜·奥斯本)、

《改变思想》(扎迪·史密斯)、

《人类的天性》(保罗·R·埃里克)、

《世界政治》(香农·布兰顿、查尔斯·凯格利)、

《人类网络》(马修·杰克逊)、

《人类的终极命运》(乔治·扎卡达基斯)、

《守夜人的钟声》(丽贝卡·D·科斯塔)、

《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倦怠社会》(韩炳哲)、

《理性之谜》(雨果·梅西耶)、

《人类时代》(戴安娜·阿克曼)、

《四维人类》(劳伦斯·斯科特)、

《超越人类》(伊芙·赫洛尔德)、

《预知社会》(菲利普·鲍尔)、

《公平之怒》(理查德·威尔金森、凯特·皮克特)、

《不平等社会》(沃尔特·沙伊德尔)、

《资本与共谋》(希尔顿·L·鲁特)、

《独异性社会》(安德烈亚斯·克莱维茨)、

《恶的科学》(西蒙·巴伦-科恩)、

《人之神圣性》(汉斯·约阿斯)、

《叙事的本质》(罗伯特·斯科尔斯)

《敞开:人与动物》(吉奥乔·阿甘本)、

《众妙之门》(阿道司·赫胥黎),

好了,赶紧打住!以免让人厌烦,好像我是一个书店的店员似的。其实,这不过一扇小小的窗口罢了。且不说这些书都读得怎么样了,从这些文字中获取了什么样的知识和启迪。单让我瞥一眼浩淼的世界知识(书籍)的海洋,就会令我头晕目眩。怎么办?那就不要望洋兴叹了,收回好高骛远的猎奇目光,看一看身边的环境和眼底下路吧?如果还忍不住想读书或什么的,当然可以的。然而最好还是要脚踏实地一些,务实一些。虽然不能什么事都要讲求学以致用,但至少也不要整天因为心灵空虚什么的老是爱看那些乌七八糟的垃圾吧?至于那些钻进故纸堆里食古不化,真的是要不得的。

只是,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大约因为上学时被书本压怕了,下意识的就对书籍形成了反感和抵触意识,他们需要的是释放和自由嘛。何况,当今时代,不缺娱乐花样和工具的,单就智能手机就够打发时间了。

当然,现在的人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还很多。比如,虚荣和攀比就让好多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专注于实打实的去挣钱。金钱时代,没有钱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钱少了还不行,越多越好!至于说,什么样的数字才算多呢?事实上,现在很多人的想法和欲望已经超出了实际需要的边界,还依然不管不顾,一门心思的去赚钱,赚大钱。于是,很多人们走着走着,脚底下就发飘了,就身不由己地拐入了歧途。

当然,大部分的人们心智还是清醒的。其中也不乏喜欢读书的。这毕竟还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取向。

【三】

还说渺小如我的琐事哦,这不,旁边的书还没看完,又从书橱里取出了一小堆十几年前的旧书,如:

《奢侈的!》(黛娜·托马斯)、

《奢侈的概念》(克里斯托弗·贝里)、

《永远的奢侈》(吉尔·利波维茨基、埃里亚特·胡)、

《空虚时代》(吉尔·利波维茨基)、

《哲学》(尼古拉斯·费恩)、

《论人》(卡西尔)、

《世界的智慧》(莱米·布拉格)、

《不完美的图像》(拉塞尔·雅各比)、

《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

《论政治》(阿兰•瑞安)、

《世界时代》(谢林)、

《自由的深渊》(斯拉沃热·齐泽克)、

《生命直观》(格奥尔格·西美尔)、

《第三种黑猩猩》(贾雷德·戴蒙德)、

《柏拉图对话集》(柏拉图)、

《廉价的代价》(拉杰•帕特尔、詹森•W•摩尔)、

《焦虑的意义》(罗洛•梅)、

《论人的尊严》(皮科·米兰多拉)……

看到他们,仿佛又一次遇见了老朋友,觉得有一种异样的亲切。在此之际,好像时空因素已经无足轻重了似的(尽管理智的说,时空因素依然是束缚和制约人类身心的冷酷的自然规律,是依我们目前的文明和技术力量仍不能逾越的鸿沟和维度),我们可以不顾或摒弃各种人为设定的门坎、等级和规则,可以完全放开顾忌,率性而为,直抒胸臆,表达我们各种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以及对万事万物的看法。

事实上,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依其自身的体验、觉知和感悟,抒发、描述或撰写其对萦绕在我们周围的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感觉、看法和颖悟,并藉此安慰、指引和决定我们的人生取向、行为和最终认定,且无论我们的出身、智商、美丑、地位、福寿如何,都能够有权利发表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果真能够如此,那文化的繁荣就相当可观了。

在此历程当中,写文字和读书,仍是一条可行的通道。

因此,再重复一遍,所谓读书,从本质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没有必要人为的设置很多不合时宜的门槛、规则甚至枷锁。当然,既为人类之中的一员,就不能一枝独秀而罔顾万类繁花似锦的宏阔气象。

至于如果有或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什么小花园小菜地什么的,还是要精耕细作的。毕竟,没有辛苦的耕耘,就不会有收获的。

我们幸运的出生在当今这个好时代,每个人的潜能都应该也能够得到激发和提升的。那就依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根据各种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所取舍,认真的去读读书吧?

                                                                                                            古蓝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