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这群人连续3天在群里分享一件幸福的小事,结果....
前两天建了个“小确幸反馈打卡群”,为了增强我们对幸福的感知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8806788/ed16e9ce88ecfccd.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06788/d211edd28b4ef4c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06788/9dac793677bba8ad.png)
建群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发了个朋友圈
“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爱的能力
还要学习对爱的感知力
很多你认为的理所当然的行为
都在期待你的一个正向反馈”
然后就有人跟我说自己好像从来不会反馈,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麻烦且尴尬的事情
当天晚上我就立马决定建一个从某种意义上与“树洞”有点相对的“幸福吸引力空间”
把这套我用来处理亲密关系的“感知-反馈”系统让更多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一、为什么要增强“幸福感知力”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跟妈妈吵架后,什么都没带就离家出走了。
她走到一个面馆门外,又累又饿,站了许久。
面馆老板看她可怜,就请她吃了一碗面。
女孩忍不住哭了,说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这么好。而我妈妈却要把我赶出家门。
老板摇头,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可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
用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幸福从来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从我接了一些亲密关系的一对一咨询开始,我就越来越发现
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问题都出现在“感知-反馈”系统里面
很多人对亲近的人的感知力是非常弱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
而反馈力就更弱了,正向反馈力几乎为零。
从人的本能上来说,说坏事,发泄坏情绪是更加流畅和自然的过程
就像人们聚在一起总是爱聊八卦,而八卦大多数都不是什么正向的事情
对待最亲近的人,也总会把最真实的坏情绪发泄给他们一样。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
一天周星驰回家,刘嘉玲饰演的夫人给他又捏肩又捶背
周星驰却突然发作,朝她发脾气
刘嘉玲满脸委屈地说:“你在外面是很辛苦,可你不要把我当出气筒。”
而周星驰则回答道:“因为我跟你熟啊。”
就是这样一个习惯,是多少亲密关系问题的真实写照
对亲近的人发脾气、闹情绪,看似真实不假,哪怕对方不会离开你,但一定会带来伤害
对于和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社交,一定是大部分人的社交“黑洞”
何炅曾说:“坏情绪还是少挂在嘴边比较好。
家人听了难过,敌人听了偷笑,更让自己顾影自怜、丧失斗志。”
二、好好说话的核心本质是内在修养
所以语言是有力量的,而且是一种魔力
你说什么话你最终就会得到什么也会吸引什么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费斯汀洛法则”
说的是妻子怕丈夫的手表被打湿,就放在了餐桌上,结果儿子在餐桌吃早饭时,不小心摔坏了手表。
于是丈夫怪罪妻子和儿子,家庭中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丈夫一气之下出门上班,结果快到公司才发现没拿公文包;
妻子心情不好,走路时不小心撞翻了路边的水果摊,不得不赔钱再离开;
儿子则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在棒球比赛的第一局中就被淘汰了。
这说的就是,人的情绪都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影响巨大
对比上述本能来说,好好说话的“正向反馈”确实是有点反人性的
是有点难度的,也是需要慢慢感知和练习的
知乎上有人问:
“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该如何是好?”
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如果理想是星辰大海,就没必要为芝麻大的事情忧愁。
一个人情绪稳定的背后,都是高情商和大格局。
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有一定的内在修养,也便能好好说话。
我想能够好好说话的人,都是在爱与温柔里生活的人,他们往往都很懂事也很懂心
爱情是相互的,温柔也是一样的
说说彭先生家的爸妈:
爸爸的脾气不太好,一直不太会正向反馈,而且还经常会各种挑刺
妈妈以前还能忍忍,后来有时忍不住反驳老爸
你一言我一语,就容易吵起来
有次老妈新买的衣服遭到了老爸的嫌弃,一阵语言攻击
但这次老妈也不生气,反而转过头笑呵呵地说:
“我老觉得你忙才一个人去买,你眼光这么好不能浪费啊,不如下次你给我再挑一件新的吧”。
老爸嘴上只是说了两个字“好啊”,但脸上挂着笑,情绪氛围瞬间就好了起来。
正向反馈从来都不是为了委屈求全,而是为了行为塑造
那些能够持续被保持的好习惯
一定是获得了不少的正向反馈
三、所有的付出都必须有条件
还有一种情况,我必须得说一下
就是习惯性付出和迎合会导致自己感知力下降
这在我的小群里也出现了,他们不知道感知什么,也不知道反馈什么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付出长时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反馈
所以他们对待生活时,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去感知幸福,如何去给自己的生活做反馈
所以会感知别人的付出的人,也一定更会感知自己的付出
这样自己的幸福感才会更强
才能形成一种感知力的正向循环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2579/5ddbcfb5df7490d4.jpeg)
很多人生活习惯让他们认为,并不是付出就要有回报,享受付出过程中的快乐就好,结果没有那么重要
然而事实上,有结果的付出才叫付出,没结果的付出只能叫作代价
所有的付出都应该是相互的,都需要得到回应。
我们在付出时,也要让对方看到你的付出,这样才会被珍惜
之前一口气追完的《延禧攻略》,我很喜欢里面说的观念
“我付出三分,得让他见五分,付出五分得让他还十分
只有这样才是公平公正,若一直背地付出,根本没人懂得珍惜”
总而言之,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一定更会正视自己
会对自己遇到的幸福表示感恩,也会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待遇
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互相尊重,更需要彼此珍惜对方的付出和努力
一个人好好说话的背后,一定是修炼出来的高情商和大格局。
不要觉得说“幸福”是一件很俗很空的事情
相信幸福吸引力法则
只要你真实不虚的去感受这种细腻,去表达这种细节
你的生活一定会像你说的那样心想事成。
现在我的小群“小鹿幸福魔法空间”正值第一期
如果你感兴趣
欢迎你带着你最亲密的人,一起来增强幸福感知力
练习正向反馈力
给我回复“6”,获得免费进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