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教学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雨霞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一、重情趣

        “情”是情感,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的幸福,快乐,产生内驱力,因为“爱的别名是理解”!

        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说到底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更是人格的问题。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可以培养,而人格靠影响。

        “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二、重感悟

        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让学生去“悟其语、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首先是朗读的交流,其次是见解的交流和评价的交流。

        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是“自得”的好,也是“细无声”的好。

三、重积累

        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迁移就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

        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报刊杂志等。读到写的迁移,首先是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其次是小练笔。

        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

五、重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学”就要“习”,只有“习”才能“惯”。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也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当然,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老师的言传身教。

        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

        教语文离不开“五重教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