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变化

2020-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Propositions

        饭,在中国是一件历史非常长的事情,毕竟从古就有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而在餐桌上的饭菜,也肯定有着非常巨大的变化。

        首先,在古代,一天中一共只有2堂正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飧。而现代,每天却有3堂正餐,分别是,早餐(饭)、午餐(饭)、晚餐(饭),非常的好记。所以这就是总体上的变化,所以在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细节上的变化。

        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人们大都只食用大米,基本没有什么菜,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四大菜系——北方的鲁菜;南方的苏菜;西部的川菜;还有最后才出现的粤菜。而最早出现的菜系是鲁菜。

        后来张骞出使西域使,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许多蔬菜。此时,至今仍广受欢迎的豆腐也被端上了餐桌。

        而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一种沿用到现在的食用方式——火锅。至今,这仍然是一种都广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食用肉类或蔬菜的方式。

        到了明朝,土豆这一食材也广受人们欢迎,原因主要是抗冻,易保存,还能吃得饱。

        而有一样东西却一直没变,那就是筷子。虽然筷子只是由2根长棍组成的的,但中国使用了大概至少3000年的历史,而且其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非常常见,但是也非常的实用的物理原理——杠杆原理。此外,中国的筷子也传到了日本等国家。所以可以说筷子是华夏族群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且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体现。

        而如今,中国的饮食方面已经有点开始向西方的饮食习惯靠拢了。所以我们该注重我们中国的传统餐饮,毕竟它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可以算得上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