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

边缘者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2019-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萧理查德

文:萧理查德

01

对每位创业者来说,创业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成功。

近20年来,投身在创业这条路上的人远比过去200年还多,特别是当互联网行业崛起后。

虽然还没成功和失败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还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今天我想通过以下一些小矮人绊倒巨人的案例,告诉创业者,你们的机会永远存在。

02

案例一:华为从默默无名到全球领先

华为注册在1987年,真正开始在大型程控交换机市场上竞争是1994年。

时间轴拉回约30年前,华为在交换机市场上的两大竞争对手是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

90年代初,华为的交换机与它们相比谁质量更好?

当然是西方的更好,技术也是西方的更好。

但是30年后,华为的出货量是全球第一。

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似乎找了到一条制胜法宝,在低端突破上获得成功。

技术是可以超越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投入。

万事起头难,但是只要制定好策略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任正非很早以前就明白投入在技术会带来长远的致胜优势。

所以华为拥有上万人的技术研究团队。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华为终于在5G技术上成为领跑者。

03

案例二:日本车抢了美国车的蛋糕

我们在看看日本车企过如何颠覆美国汽车行业。

1983年,日本丰田推出针对美国市场的卡罗拉车型,首选进入的是低端市场。

当时美国三大车商福特、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在低端市场是有车型的,并且日本车在美国汽车消费人群中的品牌形象不佳。

脱口秀演员曾经取笑日本车说,日本车的油箱加满,价格可以翻番。

面对着新的竞争者,美国车企并没有犯下任何严重错误,导致它们最后被日本车击败。

当时美国人眼见日本人进入轿车市场,战略上来说,美国车企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在经济型轿车市场与日本人掐架,改善省油,打造新车型,打价格战、品牌战、渠道战,将日本人驱离;第二个选择是逐步放弃低端车型做中高端车。

企业投资要讲投资回报,完美管理似乎并没有犯错。

但正是这个原则让美国车商做了第二个选择,放弃低端车,集中精力做利润率更高的中高端车。

1980年代中期,美国车商推出了一系列豪华车型,如林肯和凯迪拉克。

美国车商的利润节节上升,股东开心,管理层开心,员工开心,这却是30年悲剧的开始。

因为日本人占领经济型轿车市场以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利润率高的地方走。

进入1990年代,日本人也开始做豪华车型,丰田做雷克萨斯,本田做讴歌,尼桑做英菲尼迪。

利润率高,谁都想往上面走。

美国车商看见日本人进入豪华车市场,还是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在豪华车市场跟日本人掐架,第二是放弃,集中精力做利润率更高的皮卡和SUV。

美国车商做了第二个选择,当时福特推出的F150皮卡,通用推出的大SUV,利润率都非常高。

当日本人占领豪华车市场后,仍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也要往上走。

2000年以后,丰田推出陆地巡洋舰,进入了SUV市场。

美国车商还往上走?对不起,没有了。

这个时候无路可退,最后造成1998年克莱斯勒与奔驰合并,2008年金融危机GM破产、福特重组。

我们看这30年的历史,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美国车商似乎都没有犯错,投资要讲投资回报,却埋下这30年悲剧的开始。

假设一下,如果日本车商在80年代有技术、有品牌、有渠道,从一开始就选择SUV车型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车商一定会全力阻击,因为日本车企一开始就进入美国车商利润率最高的市场。

然而日本车商进入的是一个被美国车商看不起、看不上、也看不懂的边缘市场。

这条道路叫做边缘者的成功。

中国企业的突破几乎都是从边缘向中心打,所谓「农村包围城市」。

04

案例三:另一巴小刀锯大叔――华硕

江浙一带有不少代工企业。

它们是按照三步走:第一OEM起家,OEM只做代工;第二ODM,D里面包含设计;第三OBM,B包含了品牌。

很多中国企业基本按照这个思维逻辑在发展。

福建的鞋业,如安踏和特步,都是给阿迪、耐克做代工起家的;三一和中联也都是做零配件代工起家的。

所以说,大家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说我们与外企相比,定位比它们低,市场比它们低,产品比它们差。

当这些企业向上走时,上面的企业几乎是无计可施的。华硕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步一步逼近戴尔,最后超越戴尔。

在低端突破这条路上,这些中国企业采取创新式的模仿。

美国有一项研究专门针对美国80个行业,从二战结束开始研究,时间跨度是65年。

发现在80个行业里,市场先行者的失败率是47%,并且只有11%的市场先行者成为了领导者,剩余近90%的行业全部是模仿者后来居上。

所以并不只是中国企业靠模仿起家,世界一流企业几乎都是靠模仿起家的。

世界一流企业谁不是靠模仿起家?

创新叫innovate,模仿叫imitate,创新式的模仿可以用一个新词,imnovate来形容。

05

案例四:QQ的诞生

没有一个产品是腾讯在行业里首先做的。

QQ是模仿以色列的ICQ,而当时在国内与QQ并驾齐驱的产品是MSN。

但谈到对中国网民的理解,没有哪家公司会比腾讯更深刻,腾讯是典型的模仿技术,创新市场的模式。

MSN输给QQ是因为两个产品的定位完全不一样。

MSN定位成商务交流,QQ是社交,定位差别就造成两个产品命运的区隔。

QQ当时开发了两个功能被MSN嘲笑,一个是表情包。

QQ做表情包,MSN却认为没有必要,商务交流主要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不需要太多表情包,而社交是情感交流,很多情感通过语言讲不清楚。

第二个功能是QQ聊天记录存在服务器,而MSN存在本地机。

商务交流大家基本上在办公室有一台固定的电脑,而QQ的使用环境主要是网吧,今天和明天的地方不一样。所以这种体验差别,造成了两个产品命运的天渊之别。

中国企业首先盯着边缘市场,在抓住边缘市场的时候,一只手做模仿,技术上模仿,但是在用户体验上做创新。

这是中国企业在选择一个低端市场,从边缘向中心进攻的时候,所能找到的最好道路。

06

总结

从以上四个案例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 高端企业遵循所谓的完美管理,似乎没有犯错,但是最后可能会造就边缘竞争者的成功。

2. 全世界有很多企业通过模仿起家。

模仿起家没有问题,关键是要不停的寻找创新或超越的机会。

3. 别单纯的模仿,而是要创新式的模仿,给自己一个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机会。

4. 找对了方向就要坚持做下去,有些优势是需要时间的铺垫。

如果你想创一番事业,也许这些案例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以为想超越大企业的可能性几乎看不到,但是现在小矮人绊倒巨人的案例越来越多。

你可能就是下一个成功的人。

简书:萧理查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