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松香 夜莺 序列——西方音乐中的德奥(七)

2022-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星事

十九世纪初维也纳的三十万人口中有近万人可以被称为艺术家。即便专业音乐家和业余爱好者的分别比较模糊,但这实在也是一个惊人的比例。由于曾经被贵族包养的私人职业乐师流到社会上,音乐活动变得更加广泛。维也纳的音乐之友协有一些贵族和富裕的市民阶层支撑,成员包括职业音乐家,民歌手,诗人,还有技艺精进的贵族琴手。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没有把音乐家当做职业,只是因为出身优渥,不需要靠音乐来赚钱。

当时昂贵的歌剧院生活已经有点退潮,小型的沙龙音乐会比较受欢迎。还有一些大师开始创办音乐学校,也为之后乐坛兴盛打好了基础。沙龙音乐会上通常会由即兴方式的演奏前奏曲来暖场,之后是精练的小奏鸣曲。艺术歌曲也在这样的音乐会里大放异彩。歌唱家表演之后,音乐家可能会朗诵诗歌或者韵文。大家最喜欢的部分可能就是演奏者的自由发挥的华彩乐章,通常会比作曲家写在谱子上的更加精彩丰富。

如果发挥一下想象力,就不难理解舒伯特为什么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能有近千首作品,其中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作为一个真正的维也纳人,长期受到古典主义的熏陶,他极为擅长将自己的音乐天赋与观众的审美趣味相结合,所以能够创作出深受喜爱的作品。然而,舒伯特不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他很难与人发展进一步的亲密关系。所以即便不缺好作品,也不缺少好机会,依然在职业生涯中屡遭挫败。

由于生气的病痛以及财务状况的窘迫。他必须靠为私人沙龙活动写作歌曲,或者出版歌曲维持生计。一个不善于推销自己的音乐家,是很难得到不同领域大师的青睐的。舒伯特和贝多芬常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而且认识,但是贝多芬对他却完全不知晓。直到听说他有超过五百首歌曲时才略微留意了一下。虽然贝多芬临终前在病床上回忆舒伯特的旋律时感慨他的确有点才华,但一切为时已晚。

舒伯特非常崇拜歌德,经常会忘我地大声朗诵他的诗,然后很快将它们谱成曲。写《魔王》的时候舒伯特才十八岁,那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于音乐的驾驭能力至今让人惊叹。可惜他多次给歌德写信,还寄上过自己的作品,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而跟韦伯交往的时候,由于性格的直率,对韦伯作品的批评引来了对方的不悦。

虽然也有喜欢他歌曲的人成立了热爱舒伯特的俱乐部,经常聚在一起与他把酒言欢,但是这样的朋友并不长久,这些人离开的时候舒伯特就会焦虑和萎靡。在他的音乐中经常会听到那种悲哀,纠结,刺痛人的绝望,这也许跟他的不稳定情绪有关。1827年他最崇拜的贝多芬离开人世。舒伯特举着火把在送葬的队伍里哭泣,没想到一年之后也跟着撒手人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