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
今天在头条看到一个话题讨论“小时候过年,让你最难忘地零食(菜)是什么》”,记忆的厚重木门板吱呀一声缓缓打开,热闹,欢乐,各种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
小时候哪有什么零食呢,瓜子,糖块,炒花生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满足。年前赶集的时候,跟着父母去市场,一站式购齐。我最喜欢去市场了,小时候的印象中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在市场。
除了各种炒货,碧绿的酸酸甜甜的葡萄干,包着花花绿绿透明糖纸的水果糖最是吸引我的目光。拨开糖纸,把桔子瓣一样的水果硬糖小心地放入口中,必定是舍不得嚼碎了吃的,就在嘴里化上半天,酸甜的感觉充斥整个口腔,那滋味儿真美。
当然,运气好的话,遇到爸爸开心,也会买上一个白白嫩嫩软糯的粽子,店家帮你剥好放在一个蓝花瓷碗中,撒上一些白糖,咬上一口,甜腻的感觉整个人都要化了。小时候很少吃到粽子,现在嫁到南方反而不喜欢吃了。
小时候的年,是我们小孩子的期盼,却饱含着大人们的辛劳。
蒸馒头是头等大事,那时候还用的竹子做的大蒸笼,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所有几个相邻的住户会商量好,谁家哪天蒸。因为天气寒冷,气温低,所以发面是个技术活。那时候蒸的馒头多,我妈就会把家里最大的那个大红瓷盆拿出来发面,然后放在麦秸秆堆里,上面和周围盖上爸爸的军大衣和被子。有时候掌握不好发酵的时间,凌晨起来蒸馒头也是常事,也有时候会蒸到天黑。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是实心的,过年整的馒头是红薯丁和豇豆包,也会蒸几个枣花馒头。枣花馒头我也会做,就是把面整成长条,按压一下,用筷子在上面压出两天线,然后折成W形状,在V字形的内部放上洗干净的大红枣,最后用一双筷子从W的中间部位横着用力一夹就可以了,有的还会把W的尾巴用刀划开,蒸出来就像一朵花一样会更好看一些。
馒头蒸好了,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过油。过油就是油炸各种吃的,油条和萝卜丸子肯定少不了。鸡块,鱼块,小酥肉,是我们小孩子最馋的,因为除了吃酒席以外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小时候过油,还会炸两样东西,现在好多人家都已经不做了。炸芝麻叶子,也说焦叶子,是我爸的最爱。就是芝麻和面粉活在一起,放一点盐,擀成薄片,然后用刀划成三角形,再晾一下风干水分,下油锅炸成金黄,冷凉了吃香香的。炸红薯果是我的最爱,自家种的红薯蒸熟以后捣碎跟面粉和在一起,也是擀成薄片,划成狭长的小长方形,中间再划一刀,然后拿起一头从中间的洞里翻出来,然后也是晾一会而下油锅,口感酥脆甜香。
做这两件大事的时候,我们小孩要用吃的东西堵住嘴巴,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因为好奇问出不吉利的话而被骂,都是父母的老迷信吧。比如好好的一锅馒头会有一个像死面疙瘩一样硬硬的,或者无缘无故塌陷下去一块,他们会认为是故去的爷爷奶奶回来了。又或者怕我们说了什么不该所的话得罪了灶王爷,后面再蒸的馒头也会不好了。
过了油之后,剁馅包饺子,都是平常,因为平时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大年二十九我家就会煮肉,爸爸起大早赶集买了肉,就那种供奉的刀头,也就是连着肋骨的一大块肉。先用大铁锅煮了,骨头剔下,我们就有骨头啃了。然后带皮的肉,切片,锅里煮糖色,放葱,再把肉片在锅里上一下糖色,盛到一个个碗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直接拿出一碗蒸一下吃。
过去过年的时候,到每个人家里走亲戚,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菜,只是不一样的味道而已。一碗又一碗的蒸菜,鸡块,鱼块,小酥肉,丸子,大肉。主食就是饺子,用香菜和蒜苗碎做个酸汤,那叫一个香。当然,也会烧上一锅汤,我就特别喜欢我妈烧的肉片汤。肉是用淀粉腌过,汤滚了之后直接下到锅里,特别滑嫩。汤里有菠菜,香菇,木耳,黄花菜,豆腐干,出锅淋上芝麻油,舀一点自家熬的辣椒酱,再放一点点醋,完美。
除了吃食,小时候的年也充满了热闹和欢乐。大年初一一家家去拜年,小孩子们回来之后口袋里面都鼓鼓囊囊的,全是大伯大婶给抓的糖。中午饭一吃,打麻将的打扑克的都已经圆上了桌。大队里有锣鼓和攃,过年的时候,青壮年们也会一起来上一段,搞出一些声响,合着辞旧迎新的鞭炮,送走一年的辛劳,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