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不会痛
喜马拉雅平台《小学问》701『脑内犯罪学』:掀开你的头盖骨,彻底看清楚
“比起肉体伤害,我们更受不了情感伤害。面临极大痛苦时,人们会做两件事:一是 fight,也就是反击,二是 run,也就是逃避。既不能反击又不能逃避,人会开启一个心理防御机制以防内心崩溃,这就是自我合理化。”
举个例子:
那些受家暴的妇女,有些会反击跟老公打起来,有些则会逃走申请离婚,但是还有很多既无法反击又无法逃避,按理说,应该是对丈夫充满仇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有七成并不恨丈夫,而是想:我相信老公内心深处还是爱我的;
这个也要怪我总是惹老公生气;
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啊……
这些就是在自我合理化。为免崩溃,所以美化加害者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爱上劫持犯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角色反转的例子:
作为男人,与女友吵架,脑袋一热伸手打了一巴掌,怎么办呢?
一种是试着洗刷污点、道歉、弥补、解决问题,就是 fight;
第二种是试图遗忘、不再想它、忽视,就是 run。
还有第三种,既不 fight,又不能 run,可这件事还在折磨着,那么这个男人就会想:
女友本来就该打,欠教训;
本来就不该讲那些话做那些事,以至于惹我生气;
这种事不该怪男人啊,男人就是直爽、血气方刚……
说来说去,就是对方不该招惹我。
做过很坏很坏的事那些人,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真的不会。
当事情坏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 fight 解决问题,也不能 run 不受影响,他们的内心反而会被自我合理化保护。越坏的人越是义正词严觉得自己合理,因为他们不可能真正地面对那种程度的过错,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合理化这一切,毕竟相较于肉体的痛苦,更希望逃离精神的折磨。
自我合理化让受害者和加害者都会进入恶性的循环。
自我合理化本来是保护人的心灵不被仇恨和内疚所折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至少学着面对,学着分析,别让这种自我保护把自己拉入深渊。
以上是黄执中在节目中的内容。听到这段内容,我想起了困扰了我一个学年还不能处理好的学生个案。
ABCDEFG 事件
就是在上周,期末考前两天放学,学生A 欺负B和 C,同时强迫 D和 E观看过程,还有 F和 G在门外知道大概。事情发生后,EF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到场时伤害行为已经停止, BC 都没有详细跟班主任说,所以班主任教育几句后就让他们都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班主任与我商量时,我一知道是学生 A,感觉不妙,于是逐个询问了解详情,BCDEFG 都把事情说清楚了,果真不是一般的捣蛋,问题相当的大。当我问到 A,他便说“我没有”,没有辩驳没有陈述理由,只是矢口否认。
学生 A 后来在我们老师、家长、学校主任、社工、被欺凌者家长等等面前都强硬否认。
对于我们成人,已经能根据所有当事人的供述做出基本判断,而学生 A 究竟在想什么呢?当时我的初步推测:一是 A 觉得自己没有错,不想得到惩罚所以拒不承认;二是 A 需要保护自己启动选择性记忆,也就是心因性遗忘。
现在听了黄执中的分析,才想起这个心理学名词“自我合理化”。学生 A对自己的行为事件的否认,也许就是在自我合理化。平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常有打闹,有一种孩子,在依据事实决断时他们的身份是挑衅者、肇事者、伤害施加者,事情发生之后,他们首先就会 fight,“是他先搞的,我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下”,这种 fight 不是认错,而是洗刷自己的污点,当证据确凿的时候,有部分人就会招认,还有部分人会变成“我没有错,都是他们惹我”,由开始的理亏变成合理化,打从心底认为自己没有错。
加入合理化的心理分析后,我也想到这个学生 A 的态度,强硬地否认“我没有做,没有这样的事”,其中多少是觉得自己很合理。
此前发生过数次事件,其中一件我记得很清楚,亲眼所见他有些不雅行为,把他拉向一边轻声询问,他却暴怒:我没有,证据呢?还有一次他路过J同学,不知道怎样打到 J,H和I同学 嚷嚷 A 是故意的,A 就否认,说自己是不小心的。然后这样争执几句,A 就掐了女生 H 的脖子。当时我马上带离 A 去走廊详谈,引导他分析H 和 I为什么不相信他,再教他道歉的方式。他确实做到了向 H 道歉,也正如我预估的一样,H 没有原谅 A,但我建议 A 自己走开,以后让行动来保证不会再欺负 H。现在想来,当时 A 是故意还是无心打到 J,我是没有去理清的,我只处理了 A 和 H 之间的事件,却忘记去跟踪 J,也许那时也是故意,而 A 又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在很多事发生后,我都会跟 A 的母亲说明白当时的情况和我的处理。到两个学期将近结束,我才发现自己一直没有走进 A 母亲的心里。当 ABCDEF 事情发生后,A 的强硬否认下,A 母亲坚持让我们给时间她慢慢走进孩子心里了解清楚事情再处理,A 母亲表现出来的言行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觉得大家都针对A,冤枉 A。
A 母亲也在合理化,觉得孩子一切行为都是有理由值得原谅,只是顽皮和好奇,没有恶意,理应得到迁就照顾。
A 母亲从来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受害者,撑起一片天,每每被讨公道时,一句“对不起,是我不会教孩子”就打发了别人,却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向对方道歉,让孩子承担起自己行为的后果。
这件事情最后演变成受害者家长来讨公道,A 在众人几番引导下承认并道歉,但追问之下A 坦言已经欺负五次以上,受害者家长觉得不可接受简单的道歉,要求 A 的父母给个交待。A 爸爸已经了解清楚事情,当即打了两巴掌 A,而此时 A 的母亲仍然护着。于是,也很显然看出 A 母亲仍然觉得她的孩子罪不当罚或者没有罪。一众人已经失望透顶,觉得 A 的母亲冥顽不灵,A 也就没有希望会改善了。
这种私心,偏袒,没有是非观的爱,如何破呢?合理化至极,良心真不会痛,他(她)只能为自己(孩儿)心痛,而没法为他人心痛。
孩子一些小调皮,无伤大雅,没有人会与他们计较,然而有些苗头能让人毛骨悚然,那就绝对不能忽视。正是因为感觉到未来的可怕,还坚持着不断与 A 的父母沟通,可是,究竟怎么破只为自己孩儿心痛、不为别人心痛的良心呢?怎么破这无敌的合理化,来让那颗良心会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