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数说星岩书院:北宋名臣包拯创建的书院

2024-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帆风正

星岩书院位于广东肇庆,为北宋名臣包拯于公元1041年所建,是西江流域兴建最早的书院。包拯被世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其所创办的星岩书院也深深地打上了“清心为民”的文化品格。星岩书院不仅是西江地区最早的书院,也是广东省较早的书院之一。书院不仅缩短了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差距,而且促使地处偏僻的端州迅速融入了中华主流文化圈。

1040年,包拯到任端州后,决定兴教育以开启民智、畅文化以促进融合,选址城北宝月台创办了星岩书院,“四面荷花,星岩拱峙”“临碧沼可观鱼,坐石墩可望月”,山水相伴之间学子更能静心思学。

古代端州作为“南蛮”之地,远离中原文化,常有“杀人祀鬼、巫觋挟邪术害人”陋俗,且一直未有官学,只有零星的私塾和家庭延师教子,兴学重教、兴文化人迫在眉睫。包拯创办半官学形式的星岩书院,让私塾优秀的子弟能够通过入读书院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着力培养岭南的地方人才。为了办好书院,包拯不但自己捐俸办学,还聘请了咸平元年进士、曾两度担任端州刺史的梁燮任书院掌教并主讲督课,一时间书院学子汇聚、学习气氛浓厚,所谓“朗朗经声明月上,入门疑听课书声”。

此后,星岩书院几度沧桑轮转,先是于北宋元丰年间经知州王洎已改名为“西石头庵”,后于南宋淳熙年间由高要人黄执矩复名;明朝万历年间,肇庆知府张一栋在星岩书院旧址建观音殿、殿后建楼称为太和阁以作禅用。

清代时期,随着包拯的“青天之名”日盛,作为其文化遗泽的星岩书院也日益受到世人的瞻仰和重视,不但有增建、修葺的厅堂院所,“星岩书院”之名也一度得以重现。康熙年间,高要知县王有芳在观音殿西侧建“包公祠”以纪念包拯;咸丰年间,知府郭汝城收没观音殿并复建书院名为“龙图书院”,正厅塑包拯像,两旁为学舍,改禅归儒;同治年间,高要学者彭泰来认为包拯任龙图阁直学士是从端州离任之后的事,以“龙图”命名书院不妥,于是复名“星岩书院”;光绪年间,先有知府张曾敭重修书院,增建斋舍、讲堂,购置书籍,后书院旧址设师范传习所,翌年改为法政传习所;光绪三十四年,改办高要阖邑公立中学堂。

新中国成立之后,先是在1950年于书院旧址设立高要县第一中学,后于1953年迁址并改称为肇庆市第一中学至今。

2017年揭牌重建的星岩书院“遵行古训”,秉承以文化人,成为传统文化宣传和培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