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吾丘寿王驳禁弓弩

2023-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门,上不许。后愿守塞扞寇难,复不许。久之,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
稍迁,会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是时,军旅数发,年岁不熟,多盗贼。诏赐寿王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罪,因言其状。
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

〔译〕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年轻时,因精通格五棋被召入京,侍奉诏对。皇上令他跟着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他才气高,很快就通晓《春秋》。升为侍中中郎,因犯法被免官。上书谢罪,请求在宫中养马,皇上不许。后来又请求保卫边塞,抵御外寇,又不许。过了很久,上疏请求随军进攻匈奴,皇上问他情况,吾丘寿王回答得很好,就又被召为郎官。

渐渐升官,正好东郡发生盗贼,皇上拜他为东郡都尉。皇上让吾丘寿王当了都尉后,就不再任命太守,由他兼任。这时,军队多次出动,年成不好,盗贼很多。皇上赐寿王玺书说:“你在朕跟前的时候,显得很有才智,被认为是天下无双、海内独一。等到担任管辖十多城的太守,身兼都尉、太守四千石重职,职责事务都荒废了,盗贼横行,与以前的才智很不相称,什么原因?”吾丘寿王谢罪,于是陈述情况。

后来征调入京,担任光禄大夫,供职宫禁中。

丞相公孙弘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且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

〔译〕

丞相公孙弘上奏说:“老百姓不能持有弓弩。十个盗贼张驽,一百个官兵不敢近前,盗贼不能迅速制伏,逃脱的人多,不利于人数少的,却有利于人数多的盗贼,这就是盗贼成群结伙的原因。禁止百姓持有弓弩,那么盗贼就会拿着短武器,短武器交战,人数众多的一方就会取胜。用众多官兵追捕少量盗贼,那么一定会抓到。对盗贼有害无利,就没有人犯法,这是刑法搁置不用的途径。我愚蠢地认为,禁止百姓持有弓弩,对国家有好处。”皇上把他的意见交给臣下讨论。

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及至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抏敝,巧诈并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胜为务,不顾义理。故机变械饰,所以相贼害之具不可胜数。于是秦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杀豪桀,销甲兵,折锋刃。其后,民以耰锄箠梃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至于赭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
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
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
摘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译〕

吾丘寿王答道:我听说古时创制矛、戟、弓、剑、戈五种兵器,不是用来互相残杀的,而是用来禁止强暴、讨伐奸邪的。天下太平就用来对付猛兽,防备意外事件;有战事就用来设置守卫,应用于战争。到了周王室衰微,上无圣明天子,诸侯凭武力执政,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强暴人少的,天下疲惫,机巧伪诈同起。所以有智谋的陷害愚蠢的,勇猛的威胁怯懦的,如果专门只顾取胜,就会不讲道理。所以机巧的器械,被用来作为彼此残害的工具,无法数清。这时秦国兼并天下,废除王道,建立秦一家理论,焚灭《诗》、《书》,崇尚法律,背弃仁义恩德,专任刑法杀戮,毁坏名城,杀戮豪杰,销毁兵器战甲,折断锋刃。这以后,百姓用锄头棍棒打斗,犯法的人越来越多,盗贼不胜其数,以至于穿着囚犯衣服的人阻塞道路,成群结伙的盗贼遍布山间,最终以失败灭亡。所以圣明的君主致力于教化,减少防范,是因为明白不能专靠防范。

现在陛下明德,建立太平之世,选拔优秀人才,兴建学宫,三公大臣有的从穷巷、茅草屋被选拔出来,分封土地和爵位,天下风气一天天变好,境外国家也向往教化,但是还有盗贼,这是郡国二千石官员的罪责,不是持有弓弩的过错。《礼》说,诸侯生了男孩要在仪式上举起桑木弓和蓬梗箭,象征他长大后有抵御四方之难的职责。孔子说:“我掌管什么?掌管射礼之事吗?”从天子到庶人,都要参加大射之礼,这是夏商周三代的通则。《诗》中说:“大靶子已经高举,弓箭就要张开,射手们已经聚集,各自献上射箭的成绩。”说的就是要射中目标。我听说圣王召集射手集中训练,来宣扬教化,没听说过禁止弓箭。再说禁止弓箭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盗贼攻杀抢夺。按法律,犯攻杀抢夺之罪的人当判死刑,但是还是制止不了,原因就是大奸贼对于重刑本来就不怕。我担心坏人有弓箭,官吏不能制止;善良的百姓用弓箭防身,却触犯了法规。这就让盗贼独占威风,却夺去了百姓救护自己的武器。我私自认为,对禁止奸邪没有好处,而且废弃了先王的法典,使学者不能学习举行射礼,特别没有好处。

书奏上,皇上用这篇上书问难公孙弘。公孙弘被驳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