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刻在你的生活里”
她没有像王弗那样,能让苏东坡写出刻骨铭心的悼亡之词;她也没有像王朝云那样,成为苏东坡的心灵之伴。
她只是从古至今万千家庭主妇里的一员,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日夜操劳,无怨无悔地守护自己的家。
虽然没有堂姐那样能干和才华,但她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支撑住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陪伴着苏东坡走过那些流离失所,艰难坎坷的岁月。
苏东坡一生给无数人写过脍炙人口的诗词,专门写给她的几乎没有。但是苏东坡的诗文中却处处留有她的影子。
豆蔻年华的她,还没有体会为人妻的快乐,就投入到繁重的家务中,照顾堂姐的孩子,跟随他一路风餐露宿,四处奔波。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几经波到了湖州,日子刚刚安定平和,她还没有来得及喘息一下,就又一次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道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东坡太过于耀眼,让政敌陷入深深的恐惧中,想尽各种办法以除之。
有一天他们终于从他写过的诗句中,找到了可以摧毁他的借口。经过一层层的上书弹劾,神宗皇帝即便再喜欢他,也不淡定了。于是朝廷派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到湖州,免去他的官职。押解入京受审。
这些昔日的对手,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击,诋毁,羞辱苏东坡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面对一群面目狰狞,手持刀剑的官兵,他手执芴板,立于庭中,身后只有头戴小帽的通判和官衙。在一群人紧张的静默中,他淡定地说:“我知道我犯了重罪,死不足惜,请允许我回家与妻儿告别。
或许官兵被他的气势震撼,为首官吏答应了他请求。当他踏着沉重的脚步,走进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家人悲痛欲绝的大哭之声。看到这一幕他是痛心的。
他上前扶起瘫坐在地上的妻子,看着她因操劳而满是岁月痕迹的脸庞,他的心痛了一下。他把她当做孩子的母亲,一个合格的妻子,却未有过像对待发妻王弗那样的深情。这一刻,他心里充满了遗憾。
跟随他的这些年,再苦再累,她都没有说一声。只是默默地为他做他爱吃的家乡饭,默默养育他的孩子。她唯一的满足就是跟随他,不离不弃。
他好像从来没有为她写过一首诗,也没有为他讲过一句情侣之间的话语。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日日繁杂的家长里短。
此刻他只想让她放下心中的担忧。于是他用博学而通俗的语言,为这个柔弱的妻子讲了一个笑话,自嘲式的话语让妻子破涕为笑。
她含泪的双眸,闪烁着动人的笑意。这是她听过最美好的话语。
在苏东坡被捕踏往京城之路时,妻子王润之也带着一家十几口人,艰难地奔走在北去的路上。
当她们走到安徽宿县,忽然被一群官兵围堵。她用柔弱的身躯护住幼小的孩子。却依然挡不住官兵的跋扈。这群凶神恶煞的官兵想找出更多证据来摧毁苏东坡。
车子里的行李被翻得一片狼藉。待官兵走后,看着破烂不堪的行李,看着惶恐不安的孩子,她终于愤怒了。
她把藏在车厢里的诗稿,拿出来,愤怒地举起火把,扔进熊熊的火焰中。
如果丈夫不写这些诗词,她们的家庭就不会遭遇这些罪。看着这被毁的诗稿,她知道这时丈夫毕生的心血。但是她不后悔。
很多人说她不懂苏东坡,说她把苏东坡最珍贵的诗稿毁灭了,因为她失去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作。但是只有她知道如果这些诗稿不毁灭,他将会迎来更惨烈的弹劾。
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这次她的毁稿,或许世上再无苏东坡。
不论世人的评说如何,对于她来说,丈夫和家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在丈夫被关押的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她用单薄的身躯支撑起偌大的家。终于等来丈夫被赦的好消息,命保住了,但是失去了自由之身,被流放到瘴疠横行的岭南。
她陪着他踏上了那个几乎无人能回来的蛮荒之地。在这里,曾是世家小姐的王润之,成为了一名彻底的村妇。
风雨交加,居无定所,她陪他盖起简陋的房屋,没有吃的,她就开荒种粮,学会了养鸡喂牛。她快速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她任劳任怨,勤俭节约,把家里的一分钱掰成两份花,来维持拮据的生活。当苏东坡和好友江上泛舟时,她绞尽脑汁的挤出一点钱来,维护他的诗酒生活。
生活的所有重担压在她身上,在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土的艰苦生活里,她还要想着为他温一杯酒,为煮一壶茶,让他依然保持文人的浪漫。
在那段清贫,拮据的日子,用她勤劳,细腻的坚强为他筑起了一方温暖的家园。让他依然能肆意酣畅的面对生活,任情的表达心中的志向,所以才有了那些流传千古的绝唱。
终于苏东坡迎来了事业的转机。她也终有机会享受到丈夫带来的荣誉和风光。然而好景不长,46岁那年,因终年积劳成疾她离开他。
她走后,他为她写下一生以来唯一的文字,她的祭文。
她是一位贤德的妻子,贤德的母亲,视前妻之子为己出。一生陪他环海沉浮,毫无怨言。他说:“苏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九鼎之言,是坎坷岁月里最浓烈的爱。
她陪他患难一生,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已经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他无法离开她。
十年后,苏东坡去世,弟弟子由按遗愿,将他们安葬在一起。
王润之对于苏东坡来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但却时时刻刻活在他的生命里,就像是生活里的油盐酱醋茶那样平凡又重要。
曾经以为她很平凡普通,但当她离开的时候,却无法忘记她,生活里处处都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