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今晚偶然看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先生在96岁高龄创作了这篇散文集,先不谈其中内容,至少先生的坚韧不拔,克服种种病痛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
普通人的90岁是什么样子?多半是含饴弄孙,优游岁月,保持身体健康足矣。先生的90岁在思考,《走到人生边上》是先生在病床上思考时萌发的灵感,出院以后更是每日读书,思考,询问好友对生死灵魂的看法。
创作过程中的杨绛先生因为病痛无法手写,却也每日思考,常常一坐一个下午,悟出真理方休。先生在书中述说时间不够,因为长久思考会带来高血压的病症头疼不得不暂停思考,还要应付前来拜访的客人们,颇有些烦不胜烦的意思,先生的心中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才是更有意义的事。翻到下一页的时候突然联想到现在的我们,似乎早已没有这种感受,现在的人热衷于交际,大概对接待访客的热情度高于思考。
从何时开始交际变得如此重要了?从前似乎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从未产生怀疑。毕竟身边的师长们,前辈们无一不教导我们,要学会交流,学会跟人打交道,要跟别人处好关系。这些话炸一听也没毛病,交际能力强,认识的朋友多总是更容易解决一些问题,听说的事情也多了似乎自己的眼界也拓宽了。确实很有道理。
但是为什么杨绛先生对于访客多这件事情有些抵触,回答也简单,因为耽误她思考的时间,接待别人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亦然。花时间陪人吃一顿饭,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吃完饭不算还要去唱唱歌,散步压马路……整个流程下来,一个晚上的时间没有了,而且回到家的自己身心俱疲,也没什么心思思考问题。长久下来,人可不变得浮躁才奇怪。
现在的人们啊,白天忙于学习工作,夜晚有各种活动安排,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偶尔停下来回头望望,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忙些什么,为什么如此忙碌?然后不自觉地开始颓丧浮躁。一日浮躁尚可原谅,天天沉不下心总免不了出大错,摔个大跟头。
朋友贵精不贵多,天天花时间在交际上未免太累,不如花时间想想自己,总结过去思考人生。
读书有感,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