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之死: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权力政治(1568~1590)》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15]
。。ISBN: 9787520197335
。。内容简介。。
1587年2月8日,斧落的瞬间不仅斩断了前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脖子,同时击碎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绝对王权的假面。杜宣莹从信息控制的视角审视1587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运作与事后的政治余波,层层解析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盛世表象下的多重权力危机:信息渠道的被动、党争制衡的失灵、女性宫廷的政治边缘化,以及男性官僚对女主统治的焦虑和抵制,认为信息控制下的权力流动将重新诠释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君臣秩序与政权转型。
。。作者简介。。
杜宣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英国近代史。
。。网评。。
#
突然就想读这本书了,可能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 说实话,把注释都放在后面,也不会遭骂的。
#
一代英主竟为属下蒙蔽?分而治之竟至众叛亲离?这种事怎么也想不到会发生在大名鼎鼎的伊丽莎白女王身上。本书开头即借苏格兰玛丽之死以及随后引发的宫朝博弈将君臣其乐融融的遮羞布彻底撕开。主战派(沃尔辛厄姆)与主和派(伯利)由理想信念的分歧进而演化为通过政府官僚体系和私人门客系统争夺情报的恶斗,令人不禁想起军统与中统之争。女王通过内庭女官钳制外朝百官的做法也与中国的宦官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信息,既作为权力货币在三派势力的此消彼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是史家解锁女王宫廷与政府运作的密钥。通过追寻信息的轨迹,揭示女王驾驭外朝的策略何以失灵,在此过程归纳了女王作为信息被动接受者的客观现实和个人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主观缺点,更进一步揭示了宫朝分野的时代大势。本书用词讲究,雅俗共赏,通顺无门槛地演绎出精深的学术成果。
#
在图书馆翻着读了几章。杜老师专著写作和授课的风格一致,严谨认真的考据、鞭辟入里的解析,加上娓娓道来的温柔细腻的笔触。
#
以往的研究虽然对于伊丽莎白女主统治强弱观点不一,但相同的是比较关注制度设计、人事更迭和恩惠分配,君臣纽带整体呈现高度的结构性,却忽略了近代早期君主制尚处于“人治”的政权生态下,君主或当权者的个人因素,尤其是动态的人际关系,相较于当时尚未定型的体制更具影响力。传统英国政治史研究存在重结构而轻关系的倾向,或许源于聚焦在官廷、政府、议会、教会等正式的机构和制度层面。自18世纪辉格视角的英国宪政史诠释以降,历经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国家档案的开放)后至20世纪前期埃尔顿提出饱受争议的政府变革论和后续的史学辩论,导致制度史视角的考察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取向。
引自 绪论 专制或共治:伊丽莎白一世的女主统治形象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