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要懂得适当放手

2020-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简er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的确,童年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和成长。所以我们现在往往会看到一些极端的现象:孩子被保护得很好,所有有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父母都会提前预设好帮他全部过滤掉,孩子成长在满满的“关爱”中。但这样就真的对孩子的成长百利而无害吗?

    被过度保护着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呢?大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社会化”不足;经不起一点挫折;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到一个特殊的心理咨询师的案例: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儿,家庭幸福美满,可是内心却极度空虚,始终找不出原因。了解到女孩的原生家庭后,这位心理咨询师发现她有一对特别棒的父母,有两个很出色的姐妹,有一大帮支持她的朋友,也有着非常漂亮的教育履历。大学毕业找到了体面的工作,有着健康的身体、漂亮的房子。而她的家族史里也没有谁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人。

可是找不到原因为什么她会表现出心里有问题的症状,比如:她总是犹豫不决、害怕犯错误、没办法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她老是睡不着觉失眠呢?为什么她总是不认为像爸妈评价的那样活得很精彩呢?为什么总感觉心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无法填满呢?这位心理医生也被难住了。在这个来访者的案例中没有漠不关心的爸爸、没有求全责备的妈妈,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这位心理医生想要试图搞清楚病因时,他发现类似的病人却越来越多。这些二三十岁已经成年的人自诉要么是抑郁了,要么是焦虑了。总之他们很难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总觉得人生感到非常的空虚和缺乏目标,而且所谓的这些病人的父母都是那些特别体贴的父母亲。

后来这位心理医生考察了很多案例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的很多父母亲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这个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会不会是这些父母,在孩子小时候过于保护他们就是为了避免让他们不幸福,但是这种做法恰恰剥夺了孩子们成年后的幸福感。

    在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这位医生也发现:现在的很多爸爸妈妈尽一切可能避免自己的孩子体验到哪怕一点点的不舒服、焦虑感或者失望,可是当这样的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在面对其实在我们看来挺正常的挫折的时候,就认为事情严重出错了。

在这位精神科的医生看来:如果你没有让孩子体验刹那间的困惑,给他有适应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让他自己爬出来,他就不会知道难受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生活中遇到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另一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不曾体验过痛苦的感觉,他就没有办法发展出心理上的免疫能力。所以你得让孩子不断的去接触所谓的病原体。不然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进攻,孩子必须要去接触失败、挫折和挣扎。所以美国洛杉矶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出版过这样的一本书《放下孩子》在这位心理学家看来,很多父母亲依赖孩子,填补自己生活中感情的空洞。

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富。我们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淆在一起,还误以为这就是最佳的育儿之道。

今天的很多爸爸妈妈不再给孩子立规矩,因为我们想要孩子时时刻刻喜欢我们,的确我们现在生育的孩子比祖辈生育的孩子更少,所以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加珍贵。我们从孩子身上想要索取的也更多,比如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成就感。父母在付出了这么多的焦虑之下,潜藏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就是如果我们做对了,孩子将来就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而且也会让我们成长为快乐的成年人。但事实恰恰和我们的希望是相反的。

    给孩子过度的保护和给孩子提供的过多的财富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寻找自己人生中幸福的能力。这一点是今天的爸爸妈妈或许最欠缺考虑的。

说到底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