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摊”时代(一)
这次疫情再次重创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多多少少给人们生活带来些新变化。在庞大的失业潮面前,政府憋出地摊经济的新举措,全民响应,光速入摊。
记得第一次逛夜市还是在初中,正是市场经济概念刚提出不几年,夜市甫一开张,很快传遍左邻右舍,大家傍晚遛弯没有去处,就相约一起逛逛夜市。
离得很远就见一条街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伴着夜风的清凉,一家人聊着天漫步过去。走近了就听见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吵嚷声。有各种晶莹剔透的小卡子,夏天的薄丝袜、自行车钥匙上的小挂件,bulingbuling闪烁的吸睛塑料灯,小商品琳琅满目。一条路上人挨人、人挤人,人声鼎沸,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
和大人逛夜市很无聊,最后也就一根冰棍的安慰。最多的时候是挤在“卡拉OK”摊前凑热闹,看比我大的年青人们一展儿狼人歌喉,有时候回到家,那震耳的吼叫还在在放疯,也有咿咿呀呀的情歌,那种像死了妈一样的撕心裂肺的表情,在年少的我眼里,荒诞极了。
有时候约三五小友,骑车到夜市桥边看月亮,桥下杨柳依依和不远处蒸腾的人间烟火真是抚慰凡人心,我们互相倾诉着烦恼,憧憬着不可预知的未来,说着小浑话,讨论港台明星的八卦情史,偶尔也吹着口哨唱着歌,同街边的卡拉OK的韵律起起伏伏。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歌为会么每个人都会唱。
后来还碰见了出夜市的政治女老师,拿着一串bulingbuling的小钥匙链沿街叫卖,她那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脸庞和在人群里挤将着的瘦小身影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后来去办公室正瞥见她在眉飞色舞的白话,一个月的夜市收入能顶她一个月的工资呢,周围老师们脸上有跃跃欲试的表情。
可是我没在夜市看见过其他老师出摊,也可能大家不在一个夜市。
上了大学,刚入学就被舍友拉去逛夜市。夜市东西便宜,正是给我们穷学生开的。短短的一条街上,挤满了人,一方面是看有什么可以入手,一方面是想熟悉这个陌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