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summer_yuan87+释若公式写作+总结答疑
一、根据课程做一份计划,写出自己对写作的期待,对自己未来写作方向进行定位,并作出具体的行动,不要太空,必须有详细的计划。
首先我是想谈一下,目前我对自己写作的期待!
2019年加入到写作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写作,跟着释若老师一起学习写作,最终期待的结果是能够成功变现。
那如何去变现呢?
其实还是很简单的,那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才能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
那些得到老师夸奖和认可的小伙们们都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才能出好的成绩,这是值得我去学习和模仿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求快和心态的焦虑,因为我看到别人已经很容易的写出优秀的稿件的时候,自己也会跟着着急。但是每一个写出好成绩的同学都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以及用心去学习了老师课程的人。
所以我想要写作好的作品,不能自己自嗨模式,需要的是静下心来用心学习和完成练习,多阅读多输入阅读笔记和写作的练习才能得到进步。说一万次不如做一次,实践才能出结果。
那么如何多阅读多输入笔记呢?
目前我已经学习了高效阅读的办法,能够达到每天阅读1本书并且可以输出一份写作心得,基本在践行多阅读,多形成阅读笔记。已经坚持一个月阅读了,形成快速阅读每天1本书,已经读完15本书,输出15次阅读笔记。
其次,我想梳理一下我的写作定位
什么叫做定位呢?我认为:我们要做自己擅长领域的天才,这是幸福的开始,不要做别人领域的蠢材,这是悲剧的开始。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是我所有成长的开始!
美国人特劳特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定位》,书中举出了很多企业重新定位,从而取得巨大成功。
所以,定位的本质是什么呢?做你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当然,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有定位。这个定位是你主攻的写作方向。
你必须清楚自己在写作的领域中,自己非常适合的主攻方向,你需要考虑清楚写散文或者写小说,写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的,才能让自己在这个擅长的领域深耕成为专家。
目前我一直在学习讲书稿和拆书稿,因为我在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我还是非常喜欢小说的类型,因为我在刻画一些人物和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特别会描写人物和事物的情节与细节的展示。
自己过往的写作经历中也是对小说题材非常的感兴趣,无论自己写和阅读我都非常的关注整本书中的人物和事的发展过程,从中学习小说题材的写法。
所以,我把我的写作方向定位在我喜欢且擅长的小说领域去深耕。
现在加入雪梅老师的写作课,其中有很多同学分享如何写小说非虚构故事写作,每周复盘一次如何写小说。把阅读笔记整理出来。
目前看了优秀的小说作品,尤其是已经改编成影视作品的。
比如:知否,大江大河,康熙王朝等
然后,我能做出的行动计划是什么呢?
1.学习小说题材的写法
开始学习从如何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写好对话,设计情节,写小说的“刺”,文字的锤炼,写长篇小说和写出强烈的情感等方面入手。
同时我也要学会根据人物给他画思维导图,才能在写作小说过程中不会天马星空,每一个人物有了血肉丰满起来,再通过大纲调整就会让自己的小说具体而不会写的散和空,前后不一致等。
2.归纳整理每一部影视作品的每一集的主题后串联起来,学习核心思想和概论主题内容,自己做好观影后的感受记录。
通过优秀的影视化作品,自己刻意的去模仿,尤其那些通过书本改编成影视化作品的故事,更要去总结经验,写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模仿优秀的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之间发生的事物冲突,事情的发生和变化,情感的表达和纠葛,事物发展规律,以及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和惊喜。
3.大量的去阅读,输入更多的阅读感受,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思路,好的作品其中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让自己不知道怎么写到心中素材千万,提笔能随心所欲写作的理想状态这都需要进行大量阅读。
只有阅读能让我们写作人的开拓视野,还能更深入思考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行动指南:
1.每天阅读一本书,形成一份阅读笔记整理成电子文案
2.学习知识星球内有关小说的写法,学习优秀的学员分享的知识并做好笔记。
3.搜索小说类的书籍理论书籍要看,并按照章节拆解内容。
选择的书籍:放学后,白夜行、挪威的森林、陆犯焉识、万水千山走遍、平凡的世界我最喜欢看的!
4.争取半年内能够签约两家平台供稿。写作变现:1w/年
二、阅读一本书,根据课程知识,写一篇讲书稿或者拆书稿。讲书稿字数为7000~8000字,拆书稿一本写五篇,每篇字数为1500~2000字。
题目:如何掌握正确的消费观,避免无效消费
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着互动和影响。我们长长会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行事风格而做出自己的回应。
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人影响,正如你看到别人买了一个牙膏说便宜又好,和你分享后,你会不自觉的收到大脑信息反馈,也会买一支。这就是最有效的影响力武器,它是指:社会认同原理。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别人是怎么做的。
好了,那么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一本风靡全球二十载的经典书籍,书名叫 《影响力》。这本书中文版大约 27 万字,我会用大约 25 分钟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如何从心理学层面,深刻了解商家的营销手段,从而避免踏入那些营销陷阱。
在电影《超体》中讲述一个年轻女人被迫变成毒贩,然后这种毒品倾入她自己身体,反而给了她超于常人的力量:包括心灵感应、瞬间吸收知识等技能,让其成为一名无所不能到“女超人”。她的身体和意识都被控制了,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是不是会觉得无比惊悚,生无可恋呢?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虚拟的电影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像超体一样,被人操控着影响着。比如你去商场随处可以试吃、试用、试玩的东西。放你试吃一口蛋糕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想买一两块带回家;为了一张代金券,你会凑买东西把代金券花掉,因为你所关注的是:哇塞!满199可以减99呢,然后就会买了一堆不在你计划内的东西,然后你花费好大的努力把东西提回家,你才发现许多日用品东西你并不需要,甚至家里还太多。这都是我们不知不觉,被人操控心理,受人影响的结果。《影响力》这本书就是要帮我们把这些原因都挖掘出来,让我们能够迅速识破商家的套路,避免那些营销陷阱,从而更加理性消费。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全球最知名的 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曾经分别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与博士 后学位。还一度当选为人格与心理学学会会。因此他也被 称为是“影响力教父”。
本书从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经超过 30 多年,还依然处在畅 销书排行榜之列。其在全球销量已超过 350000 册,论述引用率,高局当今社会心理学之冠。这些其实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大众对本书的认可。
查理•芒格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影响力这一主题上,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对我看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科学家。
可见《影响力》这本书,不仅受普通读者喜爱,商业精英们对它也是推崇备至。因此西奥迪尼也凭借着这本书,被提名角逐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度大奖。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能火这么长时间呢?
013+summer_yuan87+释若公式写作+总结答疑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看这本书说的内容!
它把我们被人影响,莫名顺从他人的原因,从心理层面较为深刻的阐释出来了,并据此提炼出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原理,这些原理在我们了解了以后,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之前自己总是陷入一些营销陷阱。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让你难以说不的,是亏欠心态;
第二个重点是,让你盲目随大溜的,是从众心理;
第三个重点是,让你无法拒绝的,是来自权威的压力。
下面,我们逐一展开:
第一个重点内容,让你难以说不的,是亏欠心态。
每次带着孩子去买菜,店家的老板总会给我的女儿拿几个橘子,有时候连我拒绝都没有办法,只好再买点橘子水果,可是明明家里还有的,为什么我还在买呢?在看了西奥迪尼的这本《影响力》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店主利用了亏欠心态,让你不由得心甘情愿掏腰包买单。
在看了西奥迪尼的这本《影响力》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这位店主可能不懂心理学,但他却很擅长利用心理学的亏欠心态。
在我们进店之后,店主的热情,让我们对他印象不差。然后又主动的给我家宝宝免费吃水果免费品尝,完美的让做为妈妈的我产生了亏欠心态,于是我不自觉的乖乖的掏出了口袋里的钱。这种亏欠心态,在《影响力》这本书中,被描述为互惠原理。
首先制造出亏欠感,然后利用对方感恩图报的本能心理,最终让自己受益。这就是互惠原理能让人顺从的心理学基础。
有一句被营销人员奉若经典的话,那就是先给予,然后索取,再索取!了解这一原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超市里有那么多让你免费试吃的活动,为什么有那么多让你免费试用的化妆品。这些免费行为的背后,本质上都是“先给予,然后再索取”的营销手段。
而这种营销手段,能够真正有效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收人恩惠之后,会产生亏欠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让我们很不好受,为了消除这种压力,最好的办法就给予对方回报。当我们不自觉的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落入了营销人员的圈套了。
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好理解,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这样,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来而不往非礼也”,“投以桃,报之以李”等人们普遍有这种知恩图报的心态。
在中国文化中,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并准备结婚,他们筹备婚礼并通知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他们能够到场祝福自己。这一行为看似简单,但中国人的婚礼祝福如果不随上钱财的话,是难以表达心意的。接受了朋友同事的祝福的新人夫妇,则会在下一次朋友的婚礼上,心照不宣地将曾经接受的份子钱赠与对方。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的互惠原则,礼尚往来。
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发展出这种互惠原则呢?社会学家分析,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为现在这种协同分工合作的社会,就是由于从远古时代开始的公平交换原则,这种原则让人们互相信赖,让人们相信我给出一样东西之后,并没有失去它,会得到回报。
于是若别人对我们施以恩惠,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关怀或者赞扬,我们都会觉得应该给予相应回报。于是,收了别人礼物的时候特别容易答应其要求。商场里免费试吃、免费试用的商品,一旦你真的体验了,大概很难拒绝去购买。更广义的一个互惠原理的例子是“拒绝--退让”策略。
如果说,互惠原理中“先给予,再索取”是营销人员的初级手段的话,那么,“先拒绝,再后撤”则是互惠原理中的高级手段。
“先拒绝,再后撤”指的是如果他人对我们做出了让步,我们也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做出让步。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手段的高明之处,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先拒绝,再后撤”指的是如果他人对我们做出了让步,我们也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做出让步。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手段的高明之处,我们看一个例子,小时候我妈妈总用这个办法对付我和弟弟,家务活安排我们每个人干一个,可是我们都不想弄,就会直接拒绝。
可是第二次还是干家务,妈妈把买来的零食放在一边,也不说让不让吃,还是吩咐了干家务但是都布置两项加倍的任务。我们有想吃东西又不想干活,最后麻麻调整一人干一件就很乐意。其实本来我们就只是干一件就好的,你看,这就是“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的厉害之处。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利用的依然是我们的亏欠心态。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对方有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来请求我们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同意,然而当我们拒绝别人时,会产生亏欠的心理,正是这个亏欠的心理,让使用“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的操纵了我们。这就是“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的厉害之处。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利用的依然是我们的亏欠心态。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对方有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来请求我们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同意,然而当我们拒绝别人时,会产生亏欠的心理,正是这个亏欠的心理,让使用“先拒绝,再后撤”这个手段的人,操纵了我们。
如果你还不理解这个亏欠心态,仔细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深受不会拒接别人的苦恼。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当我们莫名其妙顺从别人时,你要好好想想,是不是因为对方利用了我们的亏欠心理,仔细回忆他是不是用了“先给予,再索取”手段。
说完了这个,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重点内容:让你盲目随大溜的从众心理
随大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天性使然,尤其是情况不确定的时候,人们选择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不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给了营销行家们机会。
在我们的身边你会不会发现我们会不自觉的吃饭时候选择人多的饭馆,买东西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哪怕排队也要去凑个热闹。这就是心理上的社会认同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如在我们日常玩的游戏领域里。
你看现在很多广告也会找平凡百姓去代言、有些节目采访真实的或是假扮的平凡百姓增加亲切感和真实度,这些都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应用,人们更加认同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以与自己相似的人为榜样。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曾说过: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动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体会不自觉的去寻求认同。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把这种认同感的需要,巧妙的运用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自觉的顺从别人了。
比如我们看电影会选择分数比较高的影片,买生活用品选择销售数量多的,读书看排行榜前列的…你看我们是多么的随大流呢。
影响力也是来自于社会认同里的迎合本能,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粉丝因为太喜欢刘德华了,尽然把自己也整容成他喜欢的明星样子。为此他的老父亲非常的伤心,一度这个新闻还上到热搜头条。
所以很多影视化明星所代言的产品深受他的粉丝的喜欢,因为在粉丝的心中买任何东西,都会认定明星同款!这就是典型的迎合别人的方式。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个与曾参同名的族人在曾参的家乡杀了人。有人向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 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虽然曾参贤德,他母亲对他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所以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在一个集体中,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也会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将个人的目标和一群人讲解比只在心里面想想,被实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销售方面我自己经历过一次,那是前年有两个电商的来我们镇上推销电器产品,首先把一大堆的老头老太太聚集在一起,分享他的产品的好处,最后施了小利就可以卖出去很多电子产品。
因为有一个人买了后,后面就有人跟着继续去买,加之电商在不断的鼓吹产品加以利用稀缺资源口号,没有一会儿功夫,你就会发现,那个产品特别好卖。
现在什么产品最火,我想小孩子早教可以算的上的一个产品了,现在你出去你别人一说话一交流,自己家孩子没上个早教班就觉得很别人家的孩子差了一大截的感觉。
那商家立马利用这种心理现象,会告诉你你们小区谁谁谁刚报名,你会发现几个大妈们在一起,你报名了那我也要报名啊,那他们都去报名了那我可不是更要赶上,所以现在很多早教机构就是盯住这个大人的攀比和从众的心理,加了游说,基本成交率都会比较高,这就是从众心理的使用效应。
如今我们的社会现象最不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的就是什么呢?如果让你思考一下想到了什么呢,那就是碰瓷对不对?
在大城市这样的人与人陌生度比较高的社会,当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时候,旁边的人往往成了冷漠的看客。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伸出手去才会模仿去处理,这不是人性的冷漠,而是我们对自己不太立马弄懂的事情会有个自我保护机制。
当然我们发现周围有很多可以帮忙的人时,那我们也会当下自己的警惕,也会伸出手去帮忙,相反,没人去帮忙的时候,那大多数人也会处于观望的结果。这就是随大流,看风向。每个人的责任感都下降,每个人都想着自己不帮忙,别人也会帮忙。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让我们盲目随大流的是从众心理。人是社会性动物,一旦我们做出来的行为,和周围人的不一样,我们心里就会不自觉的产生压力,而正是这种心理压力,使得我们会不自觉的去从众,去变得和周围人一样。
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让你无法拒绝的,是来自权威的压力。
就像互惠里的回报心理教育一样,权威原理也是贯穿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比如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要听老师的话,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会受到责备。
所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很自然的就养成了一种权威下的顺从。这就是权威原理的教育基础。
权威的标志最典型的有三个:头衔、衣着、外部标志。
一个教授身份的人说的话和一个普通人说的同样的话,其分量天壤之别;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和一个衣裳褴褛不修边幅的人,我们倾向于认为前者更可信;一个人穿戴着精致而昂贵的珠宝,开着豪车,在他人眼中便带上了权力和地位的气息…
一个用着肾六的人和一个用着小米的人,表面上的印象高下立判,我们的内心深处根植着对权威的敬重,他们的专业意见和素养往往能给我们提供有益指导,然而我们必须警惕伪造的权威。
想一下我们造成直接的利益损失:权威原则可以用光环效应来解释,对我们认同的人和自己的爱好,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会带有偏见,就如同被他们头上所戴的光环晃花了眼,不能正确的看清事情的真相从而做出盲从和盲信的举动。
实际上骗子深谙此道,利用假冒的头衔招摇撞骗、穿着华贵的衣服骗取人们的信任,此类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广告中,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或者在某个热播剧中扮演过“医生”的演员的出现,即刻便会让我们相信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尽管仔细想想这完全不应该。
警惕权威,消除权威标志对我们的暗示,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权威的专家?”一个简单的提问,能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权威的本质特征上。
实际上关于权威原理,古往今来有特别多的事例。
比如古代的皇帝就是代表了最大的权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
今天我们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当然属于一些电视台报道和新闻发布会那是代表会议最具有权威的话语权了。
古代康熙皇帝是我国最具有代表的皇帝,因为自己的爱妃传达太后的懿旨:不可废太子,皇帝为了国家利益为重最终还是贬了她去刷马桶,这就说明皇帝的权威是任何人不可亵渎和改变的。
你是怎么意识到某一个人代表某种权威的呢?
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的对学历高,工资高,穿着好,工作好的天然有种钦佩之情,对他们说的话自然而然的觉得说的对。着装,比如各类制服和名牌服饰等,这些都会成为权威的外在表现,因为信任权威,我们会自觉调整选择对待他的态度。
好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个内容,权威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让我们不自觉的顺从。为了避免陷入这种误区,我们要抛开表面权威。
《影响力》这本书认为,从众心理的本质是在寻求社会认同和高效决策。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了,我们常常落入营销人员的圈套,其实很有可能就是对方利用了互惠原理,拿准了我们的亏欠心态;当他们利用“先给予,再索取”这种手段时,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招架,
因为我们的社会属性,让我们无法忽视别人对我们的“好”,即使这种“好”的背后是有目的的。想要避免掉入这种陷阱,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对方是有目的的,当对方进行索取时,果断拒绝。
其次我们讲了,我们常常会在无意识状体下从众,这就是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让我们盲目随大溜。在本书中提出,从众心理的本质是在寻求社会认同和进行高效决策,虽然有时候我们跟随大众的脚步,可能会减轻不合群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偶尔会获得高效决策,但在面对商家的大部分时候,我们的从众决策,可能就会坑了我们。而避免的方法也不难,那就是加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决策之前,仔细思考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做下这个决策能不能达到目的。
最后我们讲了,由于从小就被教育要崇信家长、老师等权威,所以我们很自然的就养成了一种权威下的顺从。当我们遇到与权威不一致的情况时,同样会产生心理产生压力。所以,当有人利用表面的权威来影响我们,让我们顺从他们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被这压力所牵引,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要勇于拨开权威的面纱,认清他们背后真正的能力。
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对大脑思维方式进行了区分,认为大脑有两种方式:快思考,通过经验、本能形成的不假思索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比较熟悉的场景和事情快速的形成结论,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这构成了我们主要的方式;慢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深思熟虑的谨慎考虑,对一些重大事件和不熟悉的场景进行反复深入的推敲再来决断,这种思维方式一般会比较少出现。
同样,中国传统心学中也有“习心”和“本心”的说法,也分别对应快、慢两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自己的真心和本性,在生活中多采用“慎独”“诚意”的工夫,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外界的干扰,看破种种套路,按照自己真正的意愿行事购物,做到“求心安,不后悔”。
城市套路深,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这些策略和手段,更要把握自己的本心,才能真正做到行事无悔于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上去,不被“套路”所套。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首先我们讲到了: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被忽悠,买一些我们不需要用的东西呢,这就是被人操控心理,受人影响的结果。《影响力》这本书就是要帮我们把这些原因都挖掘出来,让我们能够迅速识破商家的套路,避免那些营销陷阱,从而更加理性消费。
其次,我们讲到了三个重点原因,影响我们做决定的三个原因:第一个重点是,让你难以说不的,是亏欠心态;第二个重点是,让你盲目随大溜的,是从众心理;第三个重点是,让你无法拒绝的,是来自权威的压力并加以理解和分析。
最后,我们我们总结了经验,如何防止自己落入营销的陷阱中去,要了解这些策略和手段,更要把握自己的本心,才能真正做到行事无悔于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事物物上去,不被“套路”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