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提线的那个人,其实不是,你是那个木偶!
你以为你是提线的那个人,其实不是,你是那个木偶!
如果你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没有花钱,那么请记得,你不是它的用户,而是它的产品。即使你花了钱,也还可能是它的产品。
互联网手机普及的时代,注意力成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切入点,所谓“注意力经济”,就是谁能够吸引到最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够赚到最多的钱。所以现在的App都在想方设法的把“用户”留住,巴不得我们整天整夜的都泡在其中。所以要抵抗“屏幕”的诱惑真的很难,不管你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
手机控制我们有七种武器,件件都厉害无比,专攻我们的软肋。
第一种武器叫红色警报。比如微信上你没读过的信息会有个小红点,你会忍不住想要去点那个小红点。
第二种武器是社会认可,就是点赞。
第三种武器叫作自动播放与不停刷新。这个不用解释,根本停不下来!
第四种武器,可变奖励模式。游戏最常用这种武器。什么叫可变奖励模式?就是你打通这一关能得到奖励,但不确定能得到什么,有时候得一个这样的宝贝,有时候得一个那样的宝贝,有时候还得不到,这就会带来头脑的间断性的满足。
第五种武器叫作偏爱新颖性。刷短视频为什么那么带劲呢?因为好像总有新鲜的东西。今天有一个这样的段子,明天有一个那样的舞蹈,后天有一个那样的“瓜”,但实际上它们都差不多,它们全是人为包装出来的新鲜感,但是人的头脑容易被欺骗,人就是喜欢追逐这样的新鲜感。
第六种武器叫社交控。就是被社交所控制。担心被别人抛弃,不断地参与社交、不断地找存在感。
最后一种武器,叫作社交的相互性。来而不往非礼也,别人给你点赞,你也得给别人点赞。
合理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知识,或者利用手机做些必要的事情,这是手机的价值所在。我们要成为用户,而不是别人的产品。我们要自己提线,不能做那个被人控制的木偶。
拥有15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儿童精神科专家,运用最前沿的神经科学知识,解释了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和行为习惯的,并为父母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对抗手机成瘾、焦虑、网络欺凌和孤独感。
作者说,在我们头脑中,跟日常生活最相关的五种神经递质,分别是多巴胺、皮质醇、内啡肽、催产素和血清素。这本书就是以这五种神经递质为脉络,给我们详细地讲解每一种神经递质到底有什么作用,以及我们怎么样能够去控制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
这五种神经递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多巴胺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有获得感、成就感。如果一个孩子考试考了第一,他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个成就导向的东西。
皮质醇呢?它跟压力有关。当我们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时,我们为了抗压、为了打起精神来,我们就会分泌皮质醇,皮质醇能让我们应付艰难的工作。但是如果身体长期处在高压之下,我们的皮质醇就会过量,而皮质醇的过量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甚至影响到海马体,也就是我们的记忆力会变得更差。
然后是内啡肽。当我们产生被关爱的感觉、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觉得很满意时,我们会产生沉浸式的享受,这种享受的感觉就是内啡肽在分泌。对于很多孩子来讲,内啡肽的分泌是非常稀缺的,
催产素是爱的表达。当我们和孩子拥抱、连接、相互理解,一块儿欢笑、一块儿流泪的时候,他体内分泌的就是催产素。这代表着被爱,只有被爱、被接纳、有连接,这个人才容易为自己做出改变。
最后一种神经递质是血清素,它让我们头脑清醒、冷静、理智。当你在做一些有创造力的事的时候,我们头脑会分泌血清素。
那过多的屏幕时间,会导致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哪些变化呢?首先,“大量不健康的皮质醇分泌,会触发压力反应”。然后,“对有害的大量多巴胺的渴求,会导致上瘾”。另外,过多的屏幕时间会“减少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的自然释放,这种自然释放是长期保持健康、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脱离有害多巴胺的控制,减少不健康的皮质醇的分泌,追求催产素、内啡肽、血清素的自然释放。我们需要有替代手机的其他方案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休息,与他人相处,体育运动,正念、冥想、大笑、听舒缓的音乐、有氧运动、充足的睡眠还有感恩。
其实还有一个终极方法就是想想自己人生目标,挑选出当下最重要要完成的事情,学会自律,把时间给到重要的事情上。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就是在免费的互联网运用中,你不是用户,你是产品,你是别人赚钱的工具。
少看手机,多运动,多读书。十字箴言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