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旅行·在路上每天写1000字

旅行,不如让心先走一会

2016-09-12  本文已影响41人  阿颖sxcw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可以常有,但远方不常有。工作、学习、生活,让你享受的同时,也束缚着你的皮囊,放不下各种利益的得失,就被困在其中。多数人没法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潇洒,那就用另一种方式,先让心走在旅途上。

我爱这方法,就是去读许多跟旅途和旅行相关的作品,让心先走一会。

爱上这法子,也是不得已。学生党,很想去外面晃荡一下,心有余而钱不足。那怕是舒国治先生的《流浪集》,也很容易就勾起自己内心晃荡的青春。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最初吧,大概是看了李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看了一些电影,眼界逐渐开阔了,也开始发现自己走过的地方还太少吧。之前最早读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虽然人未远行,心却开始游历中国,从文化的道路,游览中国河山古迹,反而更显分量,我慢慢沉浸其中。后来的《行者无疆》差点被我翻烂,欧洲,从此就成了我一生的向往之地。埋下这些美好的种子,就时常想去闯一闯。

大学里,利用图书馆,真的读了不少的游记类的文字。旅行,在别人的文字里,就是那么美,他们讲述那些吸引人的故事,欣赏了美景,与各种人交流,经历了不凡的困苦,受到雪中送炭般的帮助……有些作者写得就如日记一般亲切,也有的写得如散文一样优美,看这些,我在乎的有两点:

一是借他人的眼看世界,哪怕不是最真实的世界也无妨,这是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可以接触到许多我们难以去到的地点,可以见识发生的许多奇闻异事,这些有助于把我们的眼界提高;

二是,学习他们出门处理问题的方式,如何克服困难,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如何拥有一种看世界的正确心态,每一段不同的故事,都将能成为自己经验的参考,他们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普通的游记,多是旅行者的视角,他们因各种职业的不同,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但多少都拥有类似的旅行者视角。我记得遇到过一本《哪里那里》,一本讲述客栈故事的书。不是旅行者的角度,而是那些客栈的老板,他们自己的故事,为何会做起客栈生意,怎样把客栈做得用心,以及与各旅行者之间的交流。网上有人吐槽这书可能是商业化广告,但我不这么觉得,它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旅行这件事,同时帮助我们了解那些我们住宿的地方。多了一份了解,多一份感情,就可能多一份认同。当你在旅途中一个疲劳的夜晚,遇到他们,就会觉得非常温馨亲切。


《旅行的艺术》

读的这些书中,《旅行的艺术》是特殊的一本,不是什么旅游指南,不是什么个人游记,其实是一本提升旅行境界的散文集。我不喜欢用“旅游 ”这个词,大概就是它有太重的商业味,而“旅行”,行,就是用脚去丈量大地,这才是对天地自然、人文古迹的敬意,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旅行的艺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看似作者的旅行,但往往是曾经的名家的一段经历,由此引发对旅行各个阶段的思考。它让游者平静下来,放下喧嚣浮躁,回归心灵,心态的转变,看到的一切都将不一样。

看看国内沸沸腾腾的各种旅游,赶鸭子似的,游客就是自拍一下,就离开。相机取代了眼睛,脑子和心却忘带,以为狂拍可以快速把美景一股脑塞进兜里,结果回到家,发现就几张照片,什么都不记得。公司张家界出游 ,我向来最怕,一群人旅游,其实就是一群人而已,什么也没有。好在,我早已接受了阿兰德波顿先生的观念,尽可能去感受旅程。回来后,被要求写篇文章纪念公司的旅行,结果写了许多细节,老大夸我记忆力好。我只能苦笑,我带了最好的“相机” (眼睛)去,存在最好的“内存卡” (大脑)上,我走心,你们走肾,效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常说不要被眼睛所欺骗,那其实照相机也同样会被欺骗,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那些好的东西。

所以,读读那些优秀的游记,那些不是简单的图片,那些是人家的记忆和思考,那些文字走心,有的是情感,而不只是漂亮的图,那其实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文字,我们也一样可以走在道上。


走心的旅行

后来我开始出行,喜欢一个人,或最多带上一两个好友,有了别人旅行的经验,去之前我都会先做的功课,比如去衡阳和郴州,先了解一下衡阳八景和郴州旅舍的诗词;去南昌,也先回顾一遍名篇《滕王阁序》……当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之后,让心在旅途上先走一会,身体再跟上去看看,有了文化的预期,哪怕看到一块石头,我都会感到不一样,它背后有着文化的渊源,看到的世界更有层次感,绝不像一张照片那么扁平。这一切,应该是《旅行的艺术》的功劳吧。

身与心,总有一个在路上。那不如先通过读书,让心先走上一程,到时身体随后而至,身临其境的感觉肯定不止五官感受,因为你有了文化的第六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