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人”的古早生活 I 台湾旅行
台湾的“古迹”,也就是100多年的建筑。也许,你会不以为然,那些低矮小平房有什么意义要保存?那些日据时代的木屋、老兵的眷村,记录的正是个人的历史和记忆。
如果你认为只有像政府建筑、宗教建筑等宏大的建筑才值得被保留,那么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几代人,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要在哪里安放呢?况且老屋也不一定都是“老旧破败”,我们也可以使之“在地活化”。
像我按图索骥的多个“艺文空间”(公共文化空间),也都是从废弃的旧建筑演化而来。在90年代面临因为经济发展而将被拆除的困境,市民保住了它们,再逐渐发展成文化创意中心。年轻人在这里展示他们的创意,游客也把这里作为“文艺范儿”的拍摄地点。
古建筑的历史刻在了建筑和文字里,掩映在周围的自然环境里。在这里,人们休憩、遛达,享受着这份人与自然的宁静和谐。
永康街一隅 松山烟厂旁的阅乐书店环岛的一路,我在台北去了松山烟厂、华山酒厂、四四南村、宝藏岩,然后是高雄的驳二艺术区。最让我感动的,是离开前最后一天的宝藏岩。
宝藏岩,曾经是老兵围山而建的违章建筑,面临拆迁,它重新被艺术盘活。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此驻地创作,也还有老兵和家人依然居住在自己的“违章建筑”里。
老兵住家的墙面上都挂了一块显示主人姓氏的牌子--“徐”、“刘”、“李”,同时也记载了主人一家的历史:“什么时候来到这里,因居住需要又向上增建了违章建筑。”
更没有想到,通往这个盘山绵延的“违章建筑”之前,居然还要经过真的“宝藏岩”寺庙,那里香火依然旺盛。老兵、艺术家、僧侣、游客都相安无事,共同享受着台风后的湿润的空气、绿树与宁静。
宝藏岩 松山烟厂 华山酒厂四四南村 驳二艺术区
在台湾,很多老屋也被改造成了民宿。我所住的台北大稻埕老街,也有一个老屋“活化”为咖啡厅和民宿。建筑一楼是商铺,二楼老屋民宿直接自嘲“楼梯好陡”来作为自己的宣传语。我躺下的床也的确是有一甲子的乌心木床。
很自然得回想起,还不到3岁的自己,小时候寄宿在姨姥姥家的平房,也是这样的一个黑木老床。两进的平房,最外面是客厅,中间是老床,最里面还有用蜂窝煤的厨房。小时候的我,很喜欢在那里玩耍,因为那里有种着牵牛花的小院,隔壁的小胖姑娘珍珍。
因为这个老屋,我回想起人生最初的记忆。所以,每次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闲逛 ,也会有回到童年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想要保存古迹吧,因为它保留了太多的情感记忆。
器物篇
初到台湾,你可能会惊讶于“朴素老旧”的房屋街道,进而感慨看起来就像内地的二三线城市。但呆得越久,你越会发现建筑内的设施细节,便利周到。
“捷运”(地铁)和大楼里随处可见“心脏起搏器”、卫生间被称作“化妆间”(男士的卫生间也是如此)。卫生间内分有卫生等级,干净无异味。内里的空间都很大,可以轻松放进行李箱,而且还有扶手。最贴心还属随处可见的哺乳室。可见,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添加了不同的设施。
动物篇
台湾也有一个猫岛,是在猴桐,离大名鼎鼎的九份很近。可惜时间仓促,没有成行。看到偶遇的武汉姑娘拍的照片,猫咪也享受与人一样待遇的猫桥,而且还有告示提醒游人“狗狗禁止入内”。猴桐也真是猫的天堂了。
台湾在十几年前通过了《动物保护法》。在大街小巷的店铺里,特别是文创店,它们要不就是养了猫,要不就是有太多关于猫的文创品。最彰显猫大人地位的要数花莲的旧时光二手书店。日式推门上有温馨提示:“不要摸猫大人,为了它的健康”。所以,虽然看见了大橘猫安睡在吧台,却也不敢去摸它。只有待结账时才近距离端详了一下。
我买的其中一本书,叫《河猫》。从没有读过这么细致又拟人化地描写猫。一个咖啡厅主人用近8年时间,照顾、观察、记录了近百只猫。人与猫更像是“萍水相逢又相忘于江湖”的关系。流浪猫连续造访几日后,店主才为猫咪取名,并进入她照顾的猫咪编号。几只猫之间的江湖,也同人一样,充满了爱恨情仇。所以,我再看看眼前这只大橘猫,真是过着舒坦又有尊严的生活呢。
我也问过小店女孩,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关于猫的文创。她说虽然台湾有了《动物保护法》,但还是有残忍对待动物的事件发生。所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文创来推动人们关爱动物。而且,这股“猫热”也有可能很快又会过去,可能就转为“狗热”了呢。
在台北的老屋民宿居住时,女主人养了一只名为“陈英俊”的白狗,吐舌头的经典笑容和整洁光滑的毛发,流露出自己的快乐满足。而主人告诉我,英俊也曾是一只流浪狗。真难想象,这样单纯阳光的笑容可以和坎坷的身世,联系在一起。
接近傍晚的一天,我在花莲的七星潭骑车,停下来欣赏晚霞又拍照。只听见不远处有音乐表演的声音,走近看却是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着背景音乐有节奏地敲架子鼓,真有海边音乐会的感觉。
行人来来往往,我也注意到一个女生牵着一只走得很慢的白狗,不由得回头看了几眼,才发现那只狗没有了双眼...真谢谢照顾它的女主人,还可以带到海边散步。
说到海,我想起在台北的松山文创园。老厂房的房间已变成展厅,其中有一间在播放一个纪录短片《A Plastic Journey》,讲述了志工在医院检查一只海龟身体,通过X光才知道,它吞食了塑料袋,才导致生病呕吐。很多志工都会去海边捡拾无法分解的塑料垃圾。也希望人们在用打包袋时,可以多想想,背后还有这么多的蝴蝶效应。
在花莲的船上体验太平洋吹来的海风,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墨水般湛蓝的海水和强烈的阳光跳跃在海面。我们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志工的导览下或坐或右的搜寻鲸鱼的行踪。
基金会也是致力于海洋保护,尤其是保护鲸鱼的公益组织。他们的志工与观鲸船合作。游客在上岸前会坐在一起观看普及鲸鱼知识的短片,志工也会告知观赏的注意事项。
虽然这次出海没有看到明显跃出海面的鲸鱼,但后来在文创店里买了它们的明信片,也算是打了个照面。
在环岛的旅途中,我经常会问自己,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希望它是有记忆、有温度,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善意的互动。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白色与绿色。它们可以代表蓝天、白云、大海、山川、树木。所以,也组成了台湾的“山海人”明信片。
航行在太平洋上